随行茶灶曾同宿,看尽朝岚与夕霏。
一片诗愁夜渺渺,树林深处见僧归。
方岳(一一九九~一二六二),字巨山,号秋崖,祁门(今属安徽)人。理宗绍定五年(一二三二)进士,歷南康军、滁州教授,淮东安抚司干官,进礼、兵部架阁,添差淮东制司干官。因代淮帅赵葵书稿责史嵩之,史嗾言者论罢,闲居四年。范钟爲左丞相,除太学博士兼景献府教授。淳祐六年(一二四六)迁宗学博士,以宗正丞权三部郎官。出知南康军,移知邵武军,宝祐三年(一二五五)改知饶州、宁国府,未上而罢,闲居七年。程元凤当国,起知袁州。丁大全当国,以忤命劾罢。贾似道当国,起知抚州,辞不赴。景定三年卒,年六十四。明嘉靖中裔孙方谦刊有《秋崖先生小稿》文四十五卷、诗三十四卷,清四库馆臣据当时另一影宋抄本《秋崖新稿》合编爲《秋崖集》四十卷。《秋崖集》较明刊本多出诗八十余首,但明刊本中亦有诗十余首爲《秋崖集》所无。事见《秋崖先生小稿》卷首元洪焱祖《秋崖先生传》。 方岳诗,以明嘉靖五年祁门方氏刻《秋崖先生小稿》(藏上海图书馆)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秋崖集》(简称四库本)、清翁同书批校并跋抄本(简称翁本,藏北京图书馆)。《秋崖集》中多出的诗,编爲第三十五卷,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三十六卷。
《题偶爱》是宋代方岳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旅途中的风景和心境的描绘和感慨。
译文:
随行茶灶曾同宿,
看尽朝岚与夕霏。
一片诗愁夜渺渺,
树林深处见僧归。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一种闲适的笔调,展示了诗人在旅途中的所见所闻,并抒发了内心的情感。
首句"随行茶灶曾同宿"描绘了诗人与随行的茶灶在旅途中同宿的情景。茶灶是供给旅行者食物和热水的器具,它象征着旅途中的温暖和便利。这句话通过描写共同经历的细节,表达了亲近和友谊的情感。
接下来的两句"看尽朝岚与夕霏"表现了诗人观察早晨和傍晚的景色。"朝岚"指的是早晨的薄雾,"夕霏"指的是傍晚的霞光。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早晚时分的自然景观,这些景色的变化与流动在诗中展现出来,体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细腻感受和对光影变幻的欣赏。
接下来的一句"一片诗愁夜渺渺"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诗人以"诗愁"来形容自己的心情,暗示了他在旅途中的孤寂和思念之情。"夜渺渺"则增添了一种幽怨和迷离的氛围,将诗人的情感与夜晚的虚幻感联系在一起。
最后一句"树林深处见僧归"描绘了诗人在深林中看到一位僧人归来的情景。这句话通过描写僧人的出现,给诗中的景色和情感增添了一丝宁静和宗教的意味。僧人的归来也可以理解为诗人对内心的寄托和追求,寓意着他在旅途中寻找心灵的安宁和归属。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描写和深情的表达,展示了诗人在旅途中所见所闻和内心的情感体验。通过对自然景色和人物形象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友谊、孤寂、迷离和宁静的感慨和追求。《题偶爱》是一首充满诗情画意的宋代佳作,通过诗人的感悟和表达,让读者在阅读中领略到旅途中的美与寂寞,以及对内心归宿的追寻。
庭空叶飞秋,村迥鸠唤雨。新凉入巾褐,老子颠欲舞。凭高望稽山,秀色溢天宇。一镜三百里,水落分别浦。凄凉吊禹穴,秦汉未为古。世俗谁与归,吾其老农圃。
拥孤衾,正朔风凄紧,毡帐夜生寒。春梦无凭,秋期又误,迢递烟水云山。断肠处、黄茅瘴雨,恨骢马、憔悴只空还。揉翠盟孤,啼红怨切,暗老朱颜。堪叹扬州十里,甚倡条冶叶,不省春残。蔡琰悲笳,昭君怨曲,何预当日悲欢。谩赢得、西邻倦客,空惆怅、今古上眉端。梦破梅花,角声
小筑萦人梦,诗翁况旧期。定携桃叶女,犹羡羽家池。莺燕听歌惯,风烟取醉宜。饯春馀几日,一笑更容迟。
道在贵芒羁,宁容滞一涯。是山皆有石,随处可镌碑。
当年悔我抛生计。趁升斗、蛮乡远地。谁知事向无心起。回首邯郸梦里。风雪满□□□□。最好处、吴头楚尾。青山本是强人意。更时见、梅花助美。
平生适兴多闲话,付与时人作浪猜。一酌曹溪知水味,白云无意若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