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题平辽碑》

十丈丰碑势倚空,风云犹忆下辽东。
百年功业秦皇帝,一代文章太史公。
石断云鳞秋雨后,苔封鳌背夕阳中。
行人立马空惆怅,禾黍离离满故宫。

作者介绍

宇文虚中(一○七九~一一四五),原名黄中,字叔通,别号龙溪老人,华阳(今四川成都)人。徽宗大观三年(一一○九)进士。政和五年(一一一五),除起居舍人、国史院编修官,六年迁中书舍人,出爲河北河东陕西宣抚使司参谋事。宣和间帅庆阳,寻罢知亳州。宣和末爲翰林学士,多次奉使至金军营谈判。高宗建炎二年(一一二八),以祈请使金,被留,后仕金爲翰林学士承旨。绍兴十五年,因以蜡书与宋通消息,并谋夺兵仗南奔被察觉,全家被害。年六十七。事见《三朝北盟会编》卷二一四、二一五,《宋史》卷三七一有传。 宇文虚中诗集已散佚,今从《北窗炙輠录》《中州集》等书中所录,辑爲一卷。

作品评述

《题平辽碑》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宇文虚中。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十丈高的碑石屹立在天空中,风云依然记得下辽东的往事。百年的功业属于秦皇帝,一代文学巨匠是太史公。云彩像刀削断了龙鳞,在秋雨之后,青苔覆盖了龟背,夕阳的光芒中。行人立马空虚而失望,禾黍离离,满是故宫的遗迹。

诗意:
《题平辽碑》通过描绘一座高耸的碑石,表达了对历史和文化的思考和敬意。诗中提到了秦皇帝和太史公这两位历史上的伟大人物,暗示着他们对中国历史和文化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同时,诗人也通过描绘碑石的形象和环境的变化,表达了岁月流转、光阴荏苒的主题。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练而有力的语言,刻画了一幅历史与文化的画卷。首句“十丈丰碑势倚空”通过描绘高耸的碑石,给人以崇高和庄严的感觉。接着,诗人通过“风云犹忆下辽东”一句,将辽东的历史与碑石联系在一起,使诗词增添了些许神秘感。

诗中的“百年功业秦皇帝,一代文章太史公”表达了对秦皇和太史公这两位历史名人的景仰和膜拜之情。他们的功绩和文学成就被视为伟大的遗产,流传至今。

接下来,诗人通过描绘碑石的变化,展现了岁月的沧桑和历史的变迁。“石断云鳞秋雨后,苔封鳌背夕阳中”,这两句以意象丰富的语言,表达了碑石被时间和自然力量所侵蚀的情景,进一步强调了岁月流转和历史的脆弱性。

最后两句“行人立马空惆怅,禾黍离离满故宫”则通过描绘行人的心情和环境的变化,表达了对故宫遗迹的惋惜和悲凉之情。禾黍离离的景象暗示了岁月的荏苒和物是人非的变迁,使整首诗词的意境更加深远。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以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通过描绘碑石和环境的变化,表达了对历史和文化的思考和敬意。它将人们的目光引向过去的辉煌和现实的沧桑,使人们对历史的传承和珍视产生共鸣。

  • 《远游十首》

    我行蓬莱巅,挽首见月窟。谁言沧海深,涉之不濡袜。頺波惊鱼龙。起舞相荡潏。众真为一笑,黄雾生终阙。独乘风中天,蹙踏波上月。

  • 《偈颂四十一首》

    天桥横海上,石人走玉阶。玄源歌,孰得唱。妙唱奇,岂得知。

  • 《咏凫》

    双双纹羽弄清漪,全得天真似尔稀。万顷沧波供口腹,一梁寒日晒毛衣。雨归别岛呕唲语,风度前滩翕呷飞。好向口流最深处,等闲休要上渔矶。

  • 《鸣筝曲》

    断虹落屏山,斜雁著行安。钉铃双啄木,错落千珠柈。愁龙啼玉海,夜燕语雕阑。只应桓叔夏,重起为君弹。

  • 《秋获歌》

    墙头累累柿子黄,人家秋获争登场。长碓捣珠照地光,大甑炊玉连村香。万人墙进输官仓,仓吏炙冷不暇尝。讫事散去喜若狂,醉卧相枕官道傍。数年斯民厄凶荒,转徙沟壑殣相望,县吏亭长如饿狼,妇女怖死儿童僵。岂知皇天赐丰穰,亩收一锺富万箱。我愿邻曲谨盖藏,缩衣节食勤耕桑,

  • 《缘识》

    昆仑山上聚神仙,羽驾争行意不偏。积雪远看欹下界,巅峰高认涌流泉。真空的实难堪比,异景皆从造化迁。秘密岂教容易辨,玄中之外更深玄。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