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江北八九月,葭芦伐尽洲渚阔。
欲下未下风悠扬,影落寒潭三两行。
天涯是处有菰米,如何偏爱来潇湘?
施宜生(?~一一六○),字明望,原名逵,字必达,邵武(一作浦城、一作建阳,均属福建)人。徽宗政和四年(一一一四)擢上舍第,试学官,授颍州教授。金兵入汴,避走江南。高宗绍兴二年(一一三二),除名编管婺州。北投刘豫,爲大总管府议事官。金废豫,仕金,官至翰林侍讲学士。故自号三住老人。金正隆四年(一一五九),爲正旦使使宋。时金造舟调兵准备南侵,施以隠语“今日北风甚劲”暗示宋臣张焘,使回被告发,烹而死。事见《耆旧续闻》卷六、《中州集》卷二,《金史》卷七九有传。今录诗十六首。
《题平沙落雁》是宋代诗人施宜生的作品。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江南江北八九月,
葭芦伐尽洲渚阔。
欲下未下风悠扬,
影落寒潭三两行。
天涯是处有菰米,
如何偏爱来潇湘?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江南和江北在八九月的景色。江南江北的江水渐渐宽广,葭芦被砍伐殆尽。诗人欲下笔来写诗,但心情却还未完全坠入,思绪随风飘荡。他的影子倒映在寒冷的湖潭上,只能写下几行诗句。诗人提到天涯的地方有着丰富的菰米(指南方的作物),但他为何偏爱并写下了来潇湘(指湖南地区)呢?
赏析:
这首诗以描绘江南江北的秋景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诗中的景色描写简练而富有韵味。江南江北的八九月正是秋季,葭芦已被砍伐殆尽,江水变得宽广。诗人欲表达自己的思绪,但却感到心情未定,仿佛还未完全进入写作的状态。他的影子倒映在寒冷的湖潭上,而诗句也只写下了三两行。这种情感上的矛盾和迟疑使诗中的意境更加深刻。
最后两句诗提到了天涯和潇湘两个地方。天涯指的是远方,而菰米则是指南方的作物,暗示着那里的物产丰富。潇湘则是指湖南地区。诗人问自己为什么偏爱并写下了潇湘,这里可能有诗人个人的情感因素。潇湘在中国文化中有着浓厚的文学意义,被赋予了深情和悲苦的色彩。诗人或许因为对潇湘地区的情感共鸣,而选择写下这个地方。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秋季江南江北的景色,并通过意象和情感的交融,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绪和迷茫。诗中的矛盾和迟疑,以及最后的问句,给读者留下了一些思考的空间,使得这首诗词更加深入人心。
录盖红房共一池,一双游女巧追随。镜中比并新壮後,风际携扶欲舞时。露蕊暗开香自倍,霜蓬渐老折犹疑。殷勤画手传真态,道院生绡数幅垂。
往事星移物换,旧游雨冷云沈。真娘墓草几回青,问著寒潮不应。何处芙蓉别馆,依前杨柳离亭。东风吹泪入重局。为唤香魂教醒。
雪气着我屋,鸡肤畏薄衾。春寒竹窗睡,晓梦故乡心。多病妨豪饮,无私称苦吟。小炉炽新炭,卯酒再三斟。
席地赏残红。少驻孤蓬。一春不奈雨和风。雨自无情风有恨,花片西东。云淡远峰浓。绿遍高桐。神仙知在此山中。万古消凝多少事,目尽晴空。
春暖锦棠覆径,夏凉红藕盈池。九蕊东篱绽菊,一花南岸梅枝。
水客凌洪波,长鲸涌溟海。百川随龙舟,嘘吸竟安在。中有不死者,探得明月珠。高价倾宇宙,馀辉照江湖。苞卷金缕褐,萧然若空无。谁人识此宝,窃笑有狂夫。了心何言说,各勉黄金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