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为众生破一尘,出经为筏度沧溟。
待渠到岸无惊畏,复破微尘纳化经。
裘万顷(?——~一二一九),字元量,号竹斋,江西新建(今江西南昌)人。孝宗淳熙十四年(一一八七)进士(明嘉靖《江西通志·人物志》)。光宗绍熙四年(一一九三)授乐平簿(《慈湖年谱》卷一)。宁宗嘉定六年(一二一三),召除吏部架阁。七年,迁大理寺司直,寻出爲江西抚干,秩满退隠西山。十二年再入江西幕,未及一月卒于官所。有《竹斋诗集》三卷,至明代始有刊本。事见本集附录宋杨简《大理司直裘竹斋墓志铭》、吴潜《乞裘竹斋幸元龙遗泽表》。 裘万顷诗,以宜秋馆刊裘氏裔孙裘镜秋手校之《宋人集·甲编》三卷、附录一卷本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两宋名贤小集》(简称小集)。新辑断句一联附于卷末。
《题破尘读经所》是宋代裘万顷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试为众生破一尘,
出经为筏度沧溟。
待渠到岸无惊畏,
复破微尘纳化经。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对于读经的思考和领悟。诗中的“一尘”是指尘世间的迷执和浮躁,而“经”则代表着佛教的教义和智慧。诗人试图通过破除众生的迷雾,以佛经为筏子,引导众生渡过这个无边无际的沧海。诗人期待着众生能够安然抵达彼岸,不再有惊慌和畏惧,而且能够再次破除微小的尘埃,融入到佛教的教义之中。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诗人的内心感悟。诗人以读经为象征,将其比喻为一种拯救众生的方式,通过破除尘世的迷惑和浮躁,以佛教的智慧为依托,引导众生渡过沧海。诗人对于众生的期望和祝愿融入其中,表达了他对于人类解脱苦难、追求智慧与真理的关切。
诗词中的“岸”和“微尘”构成了对比,象征着进一步的修行和超越。当众生抵达彼岸时,不再有惊慌和畏惧,而是能够再次破除微小的尘埃,进一步融入佛教的教义之中,实现更高层次的境界。这种追求超越的精神和对于人类解脱的期许,展现出诗人对于佛教智慧的推崇和向往。
整首诗词简练而含蓄,用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复杂的思想,寓意深远。它呈现了诗人对于人类苦难的关注和对于智慧的追求,以及对于佛教教义的推崇。通过读诗,读者也可以感受到诗人的内心追求和对于解脱的渴望。
北走惊险难,十步一回首。碧海吹衣裳,挂席上南斗。
村映寒原日已斜,烟生密竹早归鸦。长溪南路当群岫,半景东邻照数家。门通小径连芳草,马饮春泉踏浅沙。欲待主人林上月,还思潘岳县中花。
一夕盈千念,方知别者劳。衰荣难会面,魂梦暂同袍。片月临阶早,晴河度雁高。应怜蒋生径,秋露满蓬蒿。
杜门本畏人,门开自无客。孤坐忽三年,心空无一物。
陶家无炎暑,自有林中峰。席上落山影,桐梢回水容。放怀凉风至,缓步清阴重。何事亲堆案,犹多高世踪。
竹房谁继生前事,松月空悬过去心。秋磬数声天欲晓,影堂斜掩一灯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