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昧群龙鬬,英雄接上游。
吴卑青盖伏,蜀陋葆车留。
挟汉临诸夏,中原半九州。
人惊吕布缚,谁信本初忧。
天作西南限,时方割据秋。
力终回赤壁,功止霸诸侯。
历数知归禹,乾坤正造周。
事商完夙志,传子岂人谋。
铜雀佳人恨,西陵拱木秋。
千年故乡庙,歌舞荐牢羞。
张耒(一○五四~一一一四),字文潜,人称宛丘先生,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生长于楚州淮阴(今江苏淮阴西南)。爲诗文服膺苏轼,与黄庭坚、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神宗熙宁六年(一○七三)进士,授临淮主簿。元丰元年(一○七八),爲寿安尉。七年,迁咸平丞。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以太学录召试馆职,歷秘书丞、着作郎、史馆检讨。元祐末,擢起居舍人。哲宗亲政,以直龙图阁学士出知润州,未几,改宣州。绍圣三年(一○九六),管勾明道宫。四年,坐党籍落职,谪监黄州酒税。元符二年(一○九九),改监復州酒税。徽宗即位,起通判黄州,迁知兖州,召爲太常少卿,出知颍州、汝州。崇宁元年(一一○二),因党论復起,贬房州别驾,黄州安置。五年,归淮阴。大观二年(一一○八)居陈州,政和四年卒,年六十一。有《柯山集》五十卷(另有拾遗十二卷、续拾遗一卷),《张右史文集》六十卷,《宛丘先生文集》七十六卷。《宋史》卷四四四有传。张耒诗,前二十五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柯山集》爲底本;第二十六卷至三十一卷以清光绪广东广雅书局重印武英殿聚珍版《柯山集》附录“拾遗”(陆心源辑)、“续拾遗”爲底本。参校明小草斋钞本《宛丘先生文集》(简称草斋本,藏北京图书馆)、清康熙吕无隠钞本《宛丘先生文集》(简称吕本,藏北京图书馆)、《四部丛刊》影印旧钞本《张右史文集》(简称丛刊本)、民国十八年(一九二九)田毓璠校勘重印粤本《柯山集》(简称田本)等。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三十二、三十三卷。
《题谯东魏武帝庙》是宋代张耒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草昧群龙斗,英雄接上游。
在草丛中,群龙激烈地争斗,英雄们相继登上了游船。
吴卑青盖伏,蜀陋葆车留。
吴国的低矮青盖船悄悄地躲藏,蜀国的豪华船只停留在原地。
挟汉临诸夏,中原半九州。
带着汉朝的威势来到中原,统治了大半个九州(指中国)。
人惊吕布缚,谁信本初忧。
人们惊讶地看到吕布被捆绑,谁会相信他曾经是如此忧虑的。
天作西南限,时方割据秋。
上天决定了西南的边界,时机正好让割据势力兴起。
力终回赤壁,功止霸诸侯。
最终力量回归赤壁,功业止步于霸主之位。
历数知归禹,乾坤正造周。
通过历史的回顾,我们知道归禹(指禹王)的功绩,乾坤(指天地)正在创造周朝的盛世。
事商完宿志,传子岂人谋。
商朝的事业已经完成,志向已经实现,子孙的命运不再是人力所能决定的。
铜雀佳人恨,西陵拱木秋。
铜雀台上的美人怀恨在心,西陵的木秋(指楚国的楚王墓)依然高耸。
千年故乡庙,歌舞荐牢羞。
千年的故乡庙,歌舞表达了对先祖的敬意。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历史的变迁和英雄人物的命运,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兴衰和人事无常的思考。同时,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对现实的观察,诗词中蕴含了对传统文化和先祖的敬仰之情。整首诗词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展现了作者深邃的思想和情感。
爱汝玉山草堂静,高秋爽气相鲜新。有时自发钟磬响,落日更见渔樵人。盘剥白鸦谷口栗,饭煮青泥坊底芹。何为西庄王给事,柴门空闭锁松筠。
忽忆东朐为客日,壮心初见水云乡。岛夷居处邻荒服,潮水来时杂海商。卧看苍溟围大块,坐观红日出扶桑。虚生虚死人何限,男子之称不易当。
侵星发徂辆,悠悠即长路。家人前致词,问我将焉赴。躬耕苦旱干,何以资朝暮。衣食事奔走,晨寒犯霜露。枫林号夜乌,宿草栖寒兔。轻烟动虚里,崩沙依浅渡。凄凄浮客心,黯黯长天雾。逍遥思孔桴,濩落嗟庄瓠。去去返蓬蒿,脱粟安所素。
两两三三溪上童,口吹麦叶送迎翁。花间缓步阴阴日,柳畔閒行款款风。山鸟何愁头也白,野棠无愧面能红。太平五十年前过,烦恼今知万境空。
十指中央了五行,说人休咎见前生。我来本乞真消息,却怕呵钱卦欲成。
出宿金尊掩,从公玉帐新。依依向馀照,远远隔芳尘。细草翻惊雁,残花伴醉人。杨朱不用劝,只是更沾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