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舍买金开,流泉绕砌回。
芰荷薰讲席,松柏映香台。
法雨晴飞去,天花昼下来。
谈玄殊未已,归骑夕阳催。
孟浩然,字浩然,襄阳人。少隐鹿门山,年四十,乃游京师。常于太学赋诗,一坐嗟伏,与张九龄、王维为忘形交。维私邀入内署,适明皇至,浩然匿牀下,维以实对。帝喜曰:“朕闻其人而未见也。”诏浩然出,诵所为诗。至“不才明主弃”,帝曰:“卿不求仕,朕未[尝]常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採访使韩朝宗约浩然偕至京师,欲荐诸朝。会与故人剧饮懽甚,不赴。朝宗怒,辞行,浩然亦不悔也。张九龄镇荆州,署为从事。开元末,疽发背卒。浩然为诗,伫兴而作,造意极苦,篇什既成,洗削凡近,超然独妙,虽气象清远,而采秀内映,藻思所不及。当明皇时,章句之风大得建安体,论者推李杜为尤,介其间能不媿者,浩然也。集三卷,今编诗二卷。 孟浩然,襄阳人。开元二十八年卒,年五十二。(复出一首)
中文译文:
春风拂过精舍金开,流水环绕园墙回。芰荷香浓散讲坛,松柏照映香台高。法雨飘飞晴天去,天花白日来映照。谈论玄妙未曾尽,归骑傍晚迫驱赶。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寺庙中春天的景象。诗人描述了寺庙里的精舍金彩缤纷,四周流水环绕,散发着芰荷的香气。寺庙前的香台高高耸立,松柏照映其上。法雨洒下,洗净尘嚣,天花照耀,使得白昼更加明亮。在这美丽的环境中,人们依然在讨论玄妙的道理。诗末,归骑(归去的骑马的人)催促着傍晚归途。
赏析:
这首诗以描绘景物的方式,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寺庙的环境之中。以春天为背景,将自然的美与一种宜人宁静的氛围融合在一起。通过描写寺庙的建筑,诗人呈现了一种宏伟而瑰丽的景象。法雨和天花的描写,使得整个场景更加明亮辉煌。而在这美景中,人们仍然沉浸在学问的讨论中,表现了对知识的追求与探索的精神。整首诗以景物描写为主线,展现了一幅宁静而美好的场景,使读者感受到一种宜人的情境和内心的宁静与喜悦。
四体非槁木,焉得常无为。下士蔑轨则,德人慎容仪。屈伸一时间,良复关安危。举手一不当,尚难令童儿。横目愚而神,岂可易指撝。造次肆亵慢,合沓来轻欺。臂且有所使,衔袖未出时。恂恂君子心,于此先有思。脱若役吾仆,未容盛气施。刚桀世讵乏,受侮宁无辞。画一发狗纵,厥规
雪梅清瘦,月桂圆冷,天街新霁。想帝辇、三朝薄暮,催促烛龙开扇雉。正拜舞、捧玉卮为寿,花满香铺凤髓。罄禹穴、胥涛万顷,春入南山声里。鼎轴元老诗书帅。体宸衷、双奉亲意。勤色养、行春惜花,夜欢宴、瑶池衣彩戏。鼓淑气、遍湖山千里。惊破慳红涩翠。笑那个痴儿无赖。打得
眠云跂石十余年,回首抛官一瞬间。送旧迎新也辛苦,一番辛苦两年闲。
曾到蕲州不,人人说使君。使君才具合经纶。小试边城、早晚上星辰。佳节重阳近,清歌午夜新。举杯相属莫辞频。后日相思、我已是行人。
罗刹盈庭夜色寒,人家灯火半阑珊。梦回跳出铁门限,世上一重人鬼关。
轻云微月,二更酒醒船初发。孤城回望苍烟合。记得歌时,不记归时节。巾偏扇坠藤床滑,觉来幽梦无人说。此生飘荡何时歇?家在西南,常作东南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