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中最灵智,人与天地参。
其间有佛老,曷又推为三。
共以圆通出,诚明自包含。
排楹压文础,焕采涂朱蓝。
而将罝吾儒,复欲笼彼聃。
二徒不自晓,恬若均笑谈。
越鸟不巢北,伐马不嘶南。
固亦辨殊土,麟鷟唯时堪。
本卷作于皇祐五年(一○五三),是年秋作者丧母,解监永济仓官,扶榇归宣城守制。《宛陵文集》自《和吴沖卿元会》始,原编卷一七;自《依韵和原甫省中松石画壁》始,原编卷一八;自《韩子华遗冰》始,原编卷三九;自《宁陵阻风雨寄都下亲旧》始,原编卷四○。
《题三教圆通堂》是一首宋代梅尧臣创作的诗词。以下是我为您提供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处中最灵智,人与天地参。
其间有佛老,曷又推为三。
共以圆通出,诚明自包含。
排楹压文础,焕采涂朱蓝。
而将罝吾儒,复欲笼彼聃。
二徒不自晓,恬若均笑谈。
越鸟不巢北,伐马不嘶南。
固亦辨殊土,麟鷟唯时堪。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于思想境界的追求和对不同学派观点的思考。作者提到了佛、老子和儒家三者的存在,并以圆通的思想为核心,强调了真正的智慧和开放的心态。诗中还有对于时代和文化的辨析,以及对于个体在大环境中的处境与态度的思考。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佛、老子和儒家的提及,展示了不同学派思想的共通之处。作者强调了圆通的重要性,将圆通视为智慧的源泉,认为圆通包含了一切真理。排楹压文础,指的是排斥一些繁琐的学术辩论,强调直接体悟圆通的重要性。
诗中提到“将罝吾儒,复欲笼彼聃”,表达了作者对于儒家思想的批判和对道家思想的追求。作者认为,儒家思想过于拘泥于传统,而道家思想更加开放和自由。
最后两句“越鸟不巢北,伐马不嘶南”,表达了作者对于个体独立思考和坚守原则的态度。越鸟不巢于北方,伐马不嘶于南方,意味着个体应该超越地域和局限,坚守自己的信念和原则。
整首诗词通过对于不同思想观点的对比和思考,呈现了作者对于智慧和圆通的追求,强调了个体思考和坚守原则的重要性。同时,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也给人以美的享受,展现了作者的才华与文化修养。
髫龀七八岁,绮纨三四儿。弄尘复斗草,尽日乐嬉嬉。堂上长年客,鬓间新有丝。一看竹马戏,每忆童騃时。童騃饶戏乐,老大多忧悲。静念彼与此,不知谁是痴。
玉水明沙。峰回路转,城倚桥斜。老我登临,同谁酩酊,一望还赊。飞鸿杳霭天涯。但拚取、心情酒家。紫菊枝枝,红茱颗颗,休问年华。
吉文江水走玉虹,我家水西君水东。有时相思即命驾,连床夜雨听松风。中间薄宦各分散,南飞驾鹅北飞鴈。朝来驿骑打谯门,有客有客来相见。闻君携家入帝京,椎鼓发船天上行。也能枉辙九十里,来访江西道院僧。诗家两僊宿台省,红药苍苔紫薇影。若问山僧作麽生,日晏莺啼眠不醒。
摇落秋风晚,凄凉又一秋。汉家元再造,杞国谩多忧。七庙存馀泽,诸公合远谋。痛心何日定,直待太平休。
密筱持苫屋,寒芦用织帘。彘肩柴熟罨,蓴菜豉初添。黄甲如盘大,红丁似密甜。街头桑叶落,相唤指青帘。
破驿荒村山路边,斜风细雨客灯前。子规一夜啼到晓,更待溪声始不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