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题僧希元禅隐堂》

游锡遍他方,归休静默堂。
孤吟时有得,诸念若为忘。
删竹减庭翠,煮茶生野香。
云山莫腾诮,心地本清凉。

作者介绍

蔡襄(一○一二~一○六七),字君谟,兴化仙游(今属福建)人。仁宗天圣八年(一○三○)进士,爲西京留守推官。庆历三年(一○四三),知谏院,进直史馆,兼修起居注。次年,以母老求知福州,改福建路转运使。皇祐四年(一○五二),迁起居舍人、知制诰,兼判流内铨。至和元年(一○五四),迁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三年,以枢密直学士再知福州,徙泉州。嘉祐五年(一○六○),召爲翰林学士、三司使。英宗即位,以端明殿学士知杭州。治平四年卒,年五十六。孝宗干道中,赐謚忠惠。有《蔡忠惠集》。事见《欧阳文忠公集》卷三五《端明殿学士蔡公墓志铭》,《宋史》卷三二○有传。 蔡襄诗九卷,以明万历四十三年陈一元校,朱谋玮、李克家重校《蔡忠惠集》四十卷本爲底本(藏上海图书馆),校以明万历四十四年蔡善继双瓮斋刻《宋蔡忠惠文集》三十六卷本(简称蔡本,藏北京图书馆),明天启二年丁启濬、顔继祖等刻《蔡忠惠诗集全编》二卷本(简称诗集,藏上海图书馆),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端明集》四十卷本(简称四库本),近人朱翼庵影印《宋蔡忠惠公自书诗真迹》(简称手迹)。集外诗另编一卷。集中卷七《度南涧》“隠隠飞桥隔野烟”,《入天竺山留客》“山光物态弄春晖”,《十二日晚》“欲寻轩槛倒清尊”,宋洪迈《万首唐人绝句》收爲张旭诗,《蔡忠惠诗集》有注,以爲洪迈误收,今仍保留原状。

作品评述

诗词:《题僧希元禅隐堂》
朝代:宋代
作者:蔡襄

游锡遍他方,
归休静默堂。
孤吟时有得,
诸念若为忘。
删竹减庭翠,
煮茶生野香。
云山莫腾诮,
心地本清凉。

中文译文:

我游历过许多地方,
如今回归安静的禅堂。
独自吟唱时有所获,
所有忧虑都仿佛消失。
修剪竹林减去庭院的翠绿,
煮茶时散发着野性的香气。
请不要争辩云和山的嘲讽,
心境本来就是清凉的。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是蔡襄在宋代创作的作品,题目是《题僧希元禅隐堂》。诗人描绘了自己游历他方后归隐禅堂的情景,表达了返璞归真、追求内心平静的心境。

首先,诗人描述了自己游历过许多地方,见识了世间的繁华与喧嚣,但现在选择回到安静的禅堂中休息和冥想。这种游历与归隐的对比,反映了诗人对于内心平静的渴望。

接着,诗人表达了在禅堂中独自吟唱时所得到的心灵愉悦。在这个静谧的环境中,他似乎能够忘记所有的烦恼和杂念,心境得到了净化和安宁。

诗中还出现了删竹、减庭、煮茶等描写,这些景物和行为都与禅宗修行有关。修剪竹林和减去庭院的翠绿,象征着剪除世俗的纷扰,追求简朴和清静。而煮茶的过程则体现了禅茶一味的修行,茶香扑鼻,使人感受到大自然的野趣,与自然融为一体。

最后两句“云山莫腾诮,心地本清凉”,表达了诗人的心境和态度。诗人呼吁不要与云和山争辩,不要受到外界的诱惑和干扰,保持内心的宁静和清凉。这种心地本清凉的境界是禅修的境界,也是诗人对于人生境遇的超越和宽慰。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禅修的环境和心境,表达了蔡襄追求内心平静和远离尘嚣的意愿。同时,诗中的景物描写和禅修的象征也为读者展示了一种追求简朴、自然和清凉的生活态度。整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对禅境的描绘,引导人们反思内心的追求和价值,表达了对于心灵自由和安宁的向往。

  • 《题钓台》

    渭水尘空绀业倾,桐江烟老汉风明。蚤知贤达穷通意,閒把渔竿只钓名。

  • 《少年游》

    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夕阳岛外,秋风原上,目断四天垂。(岛 一作:鸟)归云一去无踪迹,何处是前期?狎兴生疏,酒徒萧索,不似少年时。

  • 《陈仲美夏木图》

    董元夏木不复见,俗本纷纷何足观。陈郎笔力能扛鼎,写此千章生昼寒。阴森似有神灵会,偃蹇直作蛟螭蟠。天鸡晓鸣清籁发,木客夜度云旂翻。林下文人行杖藜,石根叶落失旧蹊。孤童幞被向谁宿,山风萧萧日薄西。商岩紫芝自可食,武陵桃花原易迷。人间澒洞不可处,莫畏虎啸并猿啼。

  • 《重午》

    逝水光阴不肯停,又从菰黍重寻盟。平生不学采莲曲,只读离骚配酒兵。

  • 《答李频秀才》

    一年离九陌,壁上挂朝袍。物外诗情远,人间酒味高。思归知病长,失寝觉神劳。衰老无多思,因君把笔毫。

  • 《陪杜充张恕鸿庆宫避暑》

    至後雨如泻,晴来热更多。簿书沾汗垢,岩石思藤萝。赖有祠宫静,时容俗客过。老郎无不可,公子亦能和。道胜还相接,禅迷屡见诃。清凉生绝念,烦暑散沉疴。古木便张幄,鸣禽巧当歌。桃香呈绛颊,瓜熟裹青罗。饭细经唇滑,茶新到腹薖。剧谈时自笑,饱食更无它。适意未应厌,後游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