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紫委尘土,绿窗清昼长。
安知两三竹,风已作秋凉。
仇远(一二四七~?)(生年据本集卷六《纪事》诗注“淳祐丁未予始生”等推定),字仁近,号近村,又号山村民,学者称山村先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度宗咸淳间以诗着,与同邑白珽合称仇白。元成宗大德九年(一三○五)爲溧阳学正,秩满归。享年七十余。有《金渊集》,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六卷,均系官溧阳时所作。又有《兴观集》、《山村遗稿》,爲后人据手迹所裒集,清干隆时歙人项梦昶合辑爲《山村遗集》。事见清嘉庆《溧阳县志》卷九。 仇远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爲底本。《金渊集》编爲一至六卷,《山村遗集》编爲第七卷。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题扇》是宋代仇远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红紫委尘土,绿窗清昼长。
译文:红色和紫色的扇面沾满了尘土,绿色的窗户保持着清明的白昼。
诗意:这首诗描绘了扇子上积满了尘土,窗外的阳光依然明亮的景象。通过这一景象,诗人抒发了对时光流转、物事易逝的感慨。扇子作为一种日常用品,常常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而它又能象征着岁月的变迁和人事的更迭。诗人以扇子上的尘土和窗外的阳光作为意象,表达了对光阴流转和岁月变迁的深思。
赏析:这首诗词以简洁而凝练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朴素而富有意境的画面。红色和紫色的扇面沾满了尘土,象征着岁月的积淀和物事的变迁。绿色的窗户在白昼长时间保持清明,窗外的阳光依旧明亮,这一景象进一步强调了时间的流转和生命的短暂。诗人通过对扇子和窗户的描绘,以及对尘土和阳光的象征意义的运用,表达了对光阴易逝和人事更迭的感慨与思考。
这首诗词通过简短的语句和凝练的形象,传达了深邃的哲理和情感。它以平凡的日常事物为载体,通过意象的运用展示了诗人对时间流逝和生命脆弱性的思考。这种思考在宋代文化中是常见的主题,也体现了中国文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关怀。《题扇》通过朴素而富有意境的描写,引导读者思考生命的短暂和物事的易逝,进而产生共鸣和思考。
业重多思算。岂悟爻和象。深谢风仙特地来,便把顽遇唤。忿怒常思难。性烛须教灿。真乐真欢散尽愁,师弟常为伴。
轮囷复离奇,不柏亦不栗。吾庐非夏社,嘉树伊谁植。刳心谢吹嘘,强骨余霹雳。峥嵘历风霜,偃蹇岂朝夕。客从何方来,一睹心眼惑。怪此苍蛟龙,落莫依屋壁。不知造物工,输写入笔刀。轻明绝织埃,冥晦滴浓墨。皮坚皵鳞甲,叶老攒矛战。古工予不师,挥扫恣淋沥。盘礴醉且狂,讵识
梅梢腊尽春归了。毕竟春寒少。乱山残烛雪和风。犹胜阴山海上、窖群中。年光老去才情在。惟有华风改。醉中幸自不曾愁。谁唱春花秋叶、泪偷流。
北风一夜吹成雪,城东城西人断绝。冒寒各有晨独起,不畏风吹骨欲折。刍薪价高瓶粟竭,妻子亦作异县隔。微官本为饥寒计,到底却如生事拙。奈何曾不此为忧,政尔发声歌应节。岂惟入地绝遗蝗,便想连天摇宿麦。寒厅逼仄碍眼界,古岸宽平可车辙。宁能不见戴安道,我无逸兴须渠发。
不赋杜鹃三十秋,今愁不比昔时愁。杜鹃岂是催春去,为见春来啼不休。
翠微春更湿,烟雨欲无山。白鹭一溪影,桃花何处湾?渔村疏竹外,古渡夕阳间。田父不相识,相随谷口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