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影乱书檐,鸟声隔山屋。
有客抱琴来,为弹芝田曲。
艾性夫(《四库全书》据《江西通志》作艾性,并谓疑传刻脱一夫字),字天谓,抚州(今属江西)人。宋末曾应科举,曾否入仕不详。以能诗与叔可(无可)、宪可(元德)并称“抚州三艾”。宋亡,浪游各地,与遗民耆老多有结交,斥仕元者爲“兽心犹办死报主,人面却甘生事仇”(《义马冢》),挽谢枋得诗称“千古六经俱扫地,独公一柱肯擎天”。据明曹安《谰言长语》谓于成化五年在元江见一诗集,署江浙道提举艾性夫作,知其晚年亦曾仕元。核诸集中《留城寄旷翁》“吾年七十入城府,君更老吾仍出山,早岁相期作深隠,至今头白未能闲”,当指出仕事。有《剩语》及《孤山晚稿》,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剩语》二卷。 艾性夫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酌校《诗渊》所录诗。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三卷。
《题素庵壁间六首》是宋代诗人艾性夫的作品。这首诗通过描绘素庵壁间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考。
诗词的中文译文:
松影乱书檐,
鸟声隔山屋。
有客抱琴来,
为弹芝田曲。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素庵壁间的景象。首先,诗人通过描述松树的影子在檐下交错的情景,让读者感受到了一种宁静而祥和的氛围。接着,诗人提到鸟声从远处传来,穿越山屋的隔阂,增添了一丝自然的声音,使整个场景更加生动。
在这样的环境中,有一位客人抱着琴来到这里。琴是一种古老的乐器,常常与寂静、幽雅的氛围相联系。这位客人为了弹奏《芝田曲》,这是一首富有乡土气息的曲子,可能是表达了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赞美。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人物活动,展现了一种恬静、宁谧的氛围。松影乱书檐和鸟声隔山屋的描绘,使人感受到了一种远离喧嚣的宁静之美。而有客抱琴弹奏芝田曲,则进一步突出了这种宁静和与自然的交流。诗人通过这些景象,将自然与人的内心情感相融合,传达了一种超越物质世界的境界,引发读者对于内心与自然的关系的思考。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和清新的意境,展示了宋代诗歌的特色。艾性夫以自然景物和人物活动为题材,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微妙的情感表达,表现出对自然、对人性、对心灵的独特关注。读者在阅读这首诗时,可以感受到一种安静而宁谧的氛围,同时也被诗人对于自然与人的关系所启发,引发对于生活、对于内心境界的思考。
石窌恩荣重,金吾车骑盛。将朝每赠言,入室还相敬。叠鼓秋城动,悬旌寒日映。不言长不归,环佩犹将听。
纤钩时得小溪鱼,饱卧花阴兴有余。自是鼠嫌贫不到,莫惭尸素在吾庐。
圣朝文物古难过,何事寒门宠遇多。父向石渠新拜职,子从金殿又登科。须教枚马暂踪迹,堪笑巢由隐薜萝。报国报君何所有,一心待欲枕长戈。
上林寒早,仙仗转郊圻。笳鼓入云悲。逶迤辇路过西池。楼阁锁参差。都人瞻望意如疑。犹想翠华归。玉京传信杳无期。空掩赭黄衣。
长怀禁御宴嬉年,帐殿深沉望碧莲。秦地河流疑象汉,上林宫缭欲扪天。恩盃兰末流霞溢,跸道梧阴綷羽鲜。紫陌暮归人籍籍,汗帷挥雨杏粘鞯。
贤哉段忠烈,振迹自邠宁。动必怀刚毅,何尝废典刑。英规方贯古,乐石谅难铭。密议初如用,艰危岂易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