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台山半腹,又此一经行。
树隔夫差苑,溪连勾践城。
上坡松径涩,深坐石池清。
况是西峰顶,凄凉故国情。
张祜,字承吉,清河人,以宫词得名。长庆中,令狐楚表荐之,不报,辟诸侯府,多不合,自劾去。尝客淮南,爱丹阳曲阿地,筑室卜隐。集十卷,今编诗二卷。 张祜,字承吉,清河人,以宫词得名。长庆中,令狐楚表荐之,不报,辟诸侯府,多不合,自劾去。尝客淮南,爱丹阳曲阿地,筑室卜隐。集十卷,今编诗二卷。
题苏州楞伽寺
楼台山半腹,又此一经行。
树隔夫差苑,溪连勾践城。
上坡松径涩,深坐石池清。
况是西峰顶,凄凉故国情。
译文:
在楼台山的半腹,再次来此一游。
树木隔绝了夫差的苑囿,溪水连通了勾践的城池。
上坡上去,松树的小径有些崎岖,坐在石池旁,水清澈见底。
何况到了西峰的顶端,才能感受到凄凉的故国情怀。
诗意:
《题苏州楞伽寺》是唐代张祜写的一首描写苏州楞伽寺景观的诗。诗人写道,楼台山上有一条小径,穿行其中可见树木隔离了夫差的苑囿,溪水又与勾践的城池相连。沿着小径上坡,松树的根系使得小径凹凸不平,但在山石之间有一片清澈的石池,让人感到宁静。诗人在最后提到,当登上西峰的顶端时,才会更加真切地感受到故国的凄凉之情。
赏析:
这首诗以苏州楞伽寺为背景,通过景观的描写展现了这个地方的美丽和独特之处。诗人在描绘自然景观的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凄凉的情感,这种情感与故国的背景相呼应。诗句简洁明了,语言平实而含蓄,通过描述细节和自然景观的对比,使得读者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苏州楞伽寺所带来的美景和诗人的感慨之情。整首诗疏密有致,节奏流畅,展现了唐代诗人的才情和对自然之美的敏感。
南风盛事昔无闻,乃祖词场笔有神。一榜豪英收几士,同年伯仲看三人。今君科第欲惊世,他日文章当致身。意惬归来能访我,亦令宗派倚生春。
有位方忧失,无家岂念归。贤愚竟谁得?今昨两皆非。世事无长算,人情忽骇机。细思如意处,惟有钓鱼矶。
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
阻陪称寿席,想见醉芳樽。嘉庆宜图画,簪绅遍子孙。
别来音信千里。怅此情难寄。碧纱秋月,梧桐夜雨,几回无寐。楼高目断,天遥云黯,只堪憔悴。念兰堂红烛,心长焰短,向人垂泪。
从龙浴日仰光辉,万里鲸涛扈六飞。晋国曾闻四蛇宇,周家亲睹一戎衣。东巡王气随天仗,西狩麟经在紫微。江海孤臣孝忠志,大恩未报重嘘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