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柳栽桃总是春,兴亡千古一沾巾。
只评隐者非仙者,莫悟秦人即亚人。
年号记曾题甲子,儿孙肯使识君臣。
南阳高士空遐想,不向柴桑去问津。
陆文圭(一二五○~一三三四),字子方,江阴(今属江苏)人。度宗咸淳三年(一二六七)膺乡荐,时年十八。宋亡隠居城东,学者称墙东先生。元仁宗延祐四年(一三一七)再中乡举,朝廷数度徵召,以老疾不应。卒年八十五。有《墙东类稿》二十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仍辑爲二十卷。清光绪《江阴县志》卷一六有传。 陆文圭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题桃源手卷》是陆文圭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桃源山水的美景,并融入了对人事沧桑的思考。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种柳栽桃总是春,
兴亡千古一沾巾。
只评隐者非仙者,
莫悟秦人即亚人。
年号记曾题甲子,
儿孙肯使识君臣。
南阳高士空遐想,
不向柴桑去问津。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桃源山水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人世沧桑和人生意义的思考。诗中的桃柳花开,春意盎然,象征着生机与希望,时光的流转中,这种景象在千古间不断重复。"兴亡千古一沾巾"这句表达了兴衰更迭、历史变迁的无穷感慨,人们对于兴盛或衰败的感受始终如一。
接着,诗人谈到了评价隐者和仙人的态度。他认为只有隐者才能被真正称为非凡之人,而仙人并非隐者,无法达到真正的高境界。这种观点暗示了作者对于超越尘世的追求和对于高尚品德的崇敬。
在下一节中,作者提到了以年号纪年的方式,比喻了历史的长河,而子孙后代是否能够理解君臣之道,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判断力,成为了作者的担忧。这种关切体现了对于家国兴衰、传统文化和价值传承的思考。
最后两句描述了南阳高士的空遐想,他不愿意在柴桑等地寻求名利,而是追求心灵的自由和超脱。这里的南阳高士可以理解为作者自己,他对于名利的冷淡和对于理想境界的追求,突显了他对于人生真谛的思索。
整首诗词通过描绘山水景色和人事沧桑的对比,以及对于隐逸生活和理想境界的追求,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意义和价值观念的思考。这种思考超越了具体的时代和地域,具有普遍的人文关怀和哲理意味。
君梦涔阳月,中秋忆棹歌。(见《岳州府志》)。妙吹应谐凤,工书定得鹅。(李群玉善急就章,喜食鹅,肇赠句云云。见《纪事》)亭边古木昼阴阴,亭下寒潭百丈深。黄菊旧连陶令宅,青山遥负向平心。(题绿阴亭。见《临江府志》)。
五十一人忽少三,我闻陨涕江之南。箧中都有旧墨迹,从此袭以玫瑰函。
云山参差碧相围,溪水诘曲带城陴。溪穷壤断至者谁,予独与子相谐熙。山城之西鼓吹悲,水风萧萧不满旗。子今去此来无时,予有不可谁予规。
石砌苔初合,柴门手自开。日催开影转,风递竹声来。蟹眼翻茶鼎,鹅儿滟酒杯。不须忧岁计,魁芋已新栽。
今朝寒食节,拨撒浑涕余。何心事游行,谁使膏我车。出门悟春远,绿遍万里涂。阴林杂花稀,巨树新叶敷。春风慰游客,荡漾回衣裾。举杯复置杯,岸帻唯平湖。岂无坐上客,不见朱与徐。
闲云浓淡作朝阴,柳色江头春已深。谁为宣城故人说,依依只似去年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