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蹑身凌紫霞,下悯濁世长咨嗟。
崇楼杰阁耀金碧,开阐至道非雄夸。
仙茅连山可度世,守此规规如井蛙。
灵云一笑万事毕,到今福地空桃花。
邓肃(一○九一~一一三二),初字至宏,改德恭(《默堂集》卷二○《郑德恭字序》),号栟榈,南剑州沙县(今属福建)人。师事李纲,入太学。徽宗宣和元年(一一一九)作诗讽谏花石纲,诏放归(《宋史》卷二二《徽宗四》)。钦宗嗣位,授鸿胪寺主簿。尝诣金营,留五十日而还。金人立张邦昌,奔赴南京。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守右正言(《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卷五),不三月凡抗二十疏。会李纲罢相,上疏争之,忤执政,送吏部。绍兴元年(一一三一)主管江州太平观。二年,避寇福唐,以疾卒,年四十二(明万历《栟榈先生文集》附录《栟榈先生墓表》)。有《栟榈集》二十五卷(《宋史·艺文志》作二十六卷)。《宋史》卷三七五有传。 邓肃诗,以明正德罗珊刻《栟榈先生文集》(藏北京图书馆)爲底本,参校明万历刻本(十二卷、附录一卷,残存卷一至七以及附录,简称万历本,藏北京图书馆)、清道光刻本(简称道光本,藏北京图书馆)以及《两宋名贤小集》卷一五一《栟榈诗集》(简称诗集),并酌校清曹琰抄本(简称曹抄,藏北京图书馆)等。底本文字漫漶处,则径据万历本补足。
《题天庆观》是宋代邓肃的一首诗词。这首诗以描绘天庆观为主题,抒发了作者对浑浊世俗的忧虑和对至道追求的向往。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真人蹑身凌紫霞,
下悯浊世长咨嗟。
崇楼杰阁耀金碧,
开阐至道非雄夸。
仙茅连山可度世,
守此规规如井蛙。
灵云一笑万事毕,
到今福地空桃花。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天庆观,一个道教修行的地方。诗人以真人的身份,凌驾于紫霞之上,观察着人们在这个世俗、浑浊的世界中的悲叹和叹息。高耸的楼阁闪耀着金碧之光,展现出至高无上的崇高与辉煌,而这里所开阐的是真正的至道,而非虚夸的功名利禄。仙茅连绵的山脉为修行者提供了遁世之地,守持着自己的修行准则,如同井中的蛙一般。最后,当修行者达到高境界时,灵云一笑,万事皆已尽,但福地却如同空中的桃花,虚无而不可得。
赏析:
这首诗以精炼的语言和意象,将修行者与凡俗世界之间的对比进行了描绘。诗人用真人蹑身凌紫霞的形象,表达了修行者在追求至道的过程中,超越尘世的境界。崇楼杰阁耀金碧,形象生动地展现了道教修行之地的崇高与辉煌,给人一种神秘而超然的感觉。诗中的仙茅连山象征着修行者的遁世之地,守持规规矩矩如同井蛙,传达了修行者远离尘嚣、守持清净的意愿。最后一句“灵云一笑万事毕,到今福地空桃花”,表现了修行者达到境界后的超然境界和对尘世的超脱。福地如桃花般虚无,表明修行者已经超越了功名利禄的追求,达到了精神的自在。
整首诗以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展现了修行者超越尘世、追求至道的理想和境界。通过描绘天庆观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于浑浊世俗的忧虑和对修行道路的向往,以及修行者超脱尘世、追求心灵自由的精神境界。
兰阶初擢秀,棣萼亦聊芳。幻化应难料,悲欢独两忘。达生知有道,养性更傅芳。一笑乘云去,谁知本不亡。
余游庐山,南北得十五六。奇胜殆不可胜纪,而懒不作诗。独择其尤(者作二首。)
去蜀归吴会,真成万里行。穷通竟安在,恩怨两皆平。文字妨求道,杯觞害养生。余年犹有几?买犊事春耕。
欲向银河去,唐家有画船。更无风浪险,竟到斗牛边。笑傲琼楼上,歌吟玉宇前。乘槎今有便,不必羡张骞。
方道逍遥一品身,尽收和气付凝神。小车殿里抛丞相,南极星边伴老人。双鹤对眠云帐月,五芝催耨雨岩春。支离旧客公知否,私计东山作近邻。
飘零短翅叹谁同,犹记当年系足红。人事合离梦槐国,岁时来去旅新丰。新楼绿幕无巢地,故国乌衣隔海风。说尽兴亡人不识,春风双泪白须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