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儒困墙面,窒外由蔽中。
一理有朝澈,八窗自玲珑。
公无末俗病,人识古贤风。
照物鉴绝尘,与世云行空。
似闻虚白室,略与公心同。
彼哉坏陂老,史语宁所蒙。
吾知泚笔意,千载端为公。
陈造(一一三三~一二○三),字唐卿,高邮(今属江苏)人。孝宗淳熙二年(一一七五)进士,调太平州繁昌尉。歷平江府教授,知明州定海县,通判房州并权知州事。房州秩满,爲浙西路安抚司参议,改淮南西路安抚司参议。自以转辗州县幕僚,无补于世,置江湖乃宜,遂自号江湖长翁。宁宗嘉泰三年卒,年七十一。有《江湖长翁文集》四十卷,由子师文刊刻行世,陆游爲之序,已佚。明神宗万历四十六年(一六一八)仁和李之藻获抄本,与秦观集同刊于高邮。事见本集卷首自序及元申屠駉《宋故淮南夫子陈公墓志铭》。 陈造诗,以明李之藻刊本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诗集外的作品另编一卷。
《题通明堂》是宋代陈造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的中文译文:
世儒困墙面,窒外由蔽中。
一理有朝澈,八窗自玲珑。
公无末俗病,人识古贤风。
照物鉴绝尘,与世云行空。
似闻虚白室,略与公心同。
彼哉坏陂老,史语宁所蒙。
吾知泚笔意,千载端为公。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通明堂的赞美和思考,以及对古代文化和智者的崇敬之情。
诗的前两句"世儒困墙面,窒外由蔽中"描绘了世俗的儒家学者们被墙壁所困,无法突破墙壁的束缚。这里的“墙面”和“外由”意味着世俗的限制和妨碍。
接下来的两句"一理有朝澈,八窗自玲珑"表达了通明堂的特殊之处。通明堂象征着知识和智慧之地,它的内部充满了明亮的光芒,象征着一种启迪和洞察力。八窗则象征着八方之窗,意味着通明堂能够接触到广阔的知识和智慧。
接下来的两句"公无末俗病,人识古贤风"表达了通明堂中的学者们超越了世俗的病态,他们了解古代贤者的风范和智慧。这里的“公”指的是学者,代表着他们追求公正和高尚的品质。
最后两句"照物鉴绝尘,与世云行空"表达了通明堂所具有的洞察力和超脱尘世的状态。它能够透过事物的表象,洞察事物的本质,并且在世俗的纷扰中保持超然的风度。
整首诗词展现了作者对通明堂的赞美,以及对古代智者和学者的敬仰。诗中的通明堂象征着知识和智慧的殿堂,而作者则通过描述通明堂的特点来表达对学识和智慧的追求和崇敬之情。
子美欲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正宗是士俱欢颜。嗟我一室久疏陋,风飘雨剥堵不环。欲具茅茨小编葺,斤斧四顾家无山。谁谓潘郎坐华屋,肯为湫隘兴永叹。惠以南山好松板,翦伐毁就皆丸丸。我今朴斩遂有日,居处可望奄冗宽。方知广厦庇寒士,子美之论非高谈。古人骨朽高义尽,习为鄙
圣道如太极,品彙自生成。二人各言志,点也心和平。春风发高咏,怀哉沂水滨。千载宁遐思,光景无边春。一潭鉴寒碧,方寸洞虚明。执卷恍瞻前,舍瑟铿有声。勿遣柱后文,醨我春风醇。穹舞丽景舒,琴歌南薰清。谁知此中乐,天理皆流行。
云散烟收渺渺秋,蛩声四壁起新愁。西风万里乾坤眼,不到斜阳十二楼。
茆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弱冠离家,浪走人间,馀三十年。柰救时才短,虚尘政府,读书功少,深负经筵。风月西清,冰霜柏署,一岁中间漫几迁。君恩重,便不教覆*,直许归田。丰碑高表洹阡。又飞上吴头万里船。把家传图史,拂除尘蠹,旧栽松竹,收贮云烟。大别嵯峨,鹄逢缥缈,尽在先生几案前。闲人事,
冠剑堂堂仁寿公,昨提金鼓去平戎。惜君不往分一矢,共射佛狸江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