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题王导像》

秦淮浪白蒋山青,西望神州草木腥。
江左夷吾甘半壁,只缘无泪洒新亭。

作者介绍

汪元量,字大有,号水云,晚号楚狂(《湖山类稿》卷三《夷山醉歌》),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琳第三子。度宗时以善琴供奉宫掖。恭宗德祐二年(一二七六)临安陷,随三宫入燕。尝谒文天祥于狱中。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一二八八)出家爲道士,获南归;次年抵钱塘。后往来江西、湖北、四川等地,终老湖山。诗多纪国亡前后事,时人比之杜甫,有“诗史”之目。着《湖山类稿》十三卷、《汪水云诗》四卷、《水云词》二卷等(《千顷堂书目》卷二九、三二),已佚。今存刘辰翁批点《湖山类稿》五卷;清钱谦益据云间钞诗旧册辑成《水云集》一卷;今人孔凡礼增辑爲《增订湖山类稿》五卷。《南宋书》卷六二有传。 汪元量诗,第一至五卷以清干隆鲍廷博知不足斋刻《湖山类稿》、《水云集》爲底本,删去后者重出之诗。参校清吴翌凤抄本(有清顾至、黄丕烈跋,简称顾本,藏北京图书馆)、明末抄本《汪水云诗抄》一卷(有清毛扆校跋,简称毛本,藏北京图书馆)以及《诗渊》引诗等。另从《永乐大典》等书中辑得之集外诗,编爲第六卷。

作品评述

《题王导像》是宋代诗人汪元量的作品。这首诗以王导的像为题材,表达了作者对王导的景仰和敬意。下面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秦淮波浪白如蒋山,望向西方,神州大地草木青葱。江左一方的夷吾之地,半壁江山都感受到了王导的贡献,唯独没有泪水洒在新亭上。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写实的手法描绘了秦淮河波浪翻滚的景象,给人以磅礴浩渺之感。接着,作者把目光转向西方,描绘了遥远的神州大地,一片苍翠葱茏的景象。这里的"神州"指的是中原地区,象征着中华民族的疆土。通过这样的描绘,作者展现了广袤的土地和壮丽的自然景观。

然后,诗人将目光再次聚焦在江左的夷吾之地,这里指的是江南地区,也是作者所在的地方。他用"甘半壁"来形容王导的功绩,表达了对王导的敬佩之情。"甘"字表达了作者对王导的赞美之意,认为王导是甘愿为国家付出的。"半壁"则意味着王导的贡献不仅仅局限于一方,而是波及到了整个江山。

最后两句"只因无泪洒新亭"意味着作者心怀敬意,但却没有泪水可以洒在新亭上。这里的"新亭"可能是指王导的纪念碑或墓地,诗人由此表达了自己无法言尽的敬仰之情。

整首诗以景物描写为主,通过对秦淮河、神州大地和江左夷吾之地的描绘,展示了广袤壮丽的自然景观。同时,通过对王导的赞美和敬意,表达了作者对英雄人物的崇敬之情。诗人通过景物的描写和对英雄的赞美,抒发了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展示了作者的豪情壮志和爱国情怀。

  • 《与现、寿二长老游寿泉,因话去年林屋之游,》

    何年锡杖斫清甘,天遣深源寿此庵。金魇万枝浮倒影,为君题作菊花潭。

  • 《偈颂二百零五首》

    非男女之相,出有无之量。透万机之前,超三界之上。穷而通,简而当。松含月兮夜寒,溪带雨而春涨。

  • 《题城山顶庵》

    高广与城埒,平夷似砥同。举头瞻近日,敌面怯东风。千嶂履屐下,重湖几席中。吾乡那有此,几欲傲愚公。

  • 《余应卿招饮》

    东门郭外七桐里,知有宣州别驾家。再世从游心自喜,暂时觞咏语无哗。平田寒日行孤鹜,枯木凄风集乱鸦。酒圣诗狂休问我,淋漓颠倒任横斜。

  • 《夜会问答十》

    寒夜清,帘外迢迢星斗明。况有萧闲洞中客,吟为紫凤呼凰声。瘿木杯,杉赘楠瘤刳得来。莫怪家人畔边笑,渠心只爱黄金罍。落霞琴,寥寥山水扬清音。玉皇仙驭碧云远,空使松风终日吟。莲花烛,亭亭嫩蕊生红玉。不知含泪怨何人,欲问无由得心曲。金火障,红兽飞来射罗幌。夜来斜展

  • 《李翰林》

    谪下三清列八仙,获调羹鼎侍龙颜。吟开锁闼窥天近,醉卧金銮待诏闲。旧隐不归刘备国,旅魂长寄谢公山。遗编往简应飞去,散入祥云瑞日间。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