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蚕未得食,宛转不自持。
食蚕声如雨,但食无复知。
老蚕不复食,矫首有所思。
君画三蚕意,还知使者谁。
蜻蜓飞翾翾,向空无所著。
忽然逢飞蚊,验尔饥火作。
一饱困竹稍,凝然反冥寞。
若无饥渴患,何贵一箪乐。
苏辙(一○三九~一一一二),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洵、兄轼同以文学知名。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又举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因乞侍父未仕。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大名府留守推官。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召爲制置三司条例司检详文字,议事每与王安石不合,出爲河南推官,歷陈州教授、齐州掌书记、签书应天府判官。元丰二年(一○七九),兄轼被罪,辙亦坐贬监筠州盐酒税。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入爲右司谏,寻迁起居郎、中书舍人,累迁尚书右丞。七年,擢大中大夫守门下侍郎。八年,哲宗亲政,起用新党。绍圣元年(一○九四),以元祐党人落职,出知汝州、袁州,又降授朝议大夫、分司南京,筠州居住。四年,责授化州别驾,雷州安置。元符元年(一○九八),迁循州。徽宗即位,北徙永州、岳州,復大中大夫,提举凤翔上清太平宫,定居颍昌府。崇宁中重开党禁,罢祠。大观二年(一一○八),復朝议大夫,迁中大夫。政和二年(一一一二),转大中大夫致仕,同年十月卒,年七十四。孝宗淳熙中,追謚文定。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并行于世。《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一、《宋史》卷三三九有传。 苏辙诗,以明万历间清梦轩刊《栾城集》(其中《栾城集》五十卷,《栾城后集》二十四卷,《栾城第三集》十卷,《栾城应诏集》十二卷)爲底本。参校宋刻残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大字本)、宋递修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文集本)、明嘉靖蜀藩朱让栩刻本(简称明蜀本)、《四部丛刊》明活字本(简称明活字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道光眉州刻《三苏全集》本(简称三苏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题王生画三蚕蜻蜓二首》是苏辙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饥饿的蚕虫无法得到食物,它们痛苦地转动身体而无法自持。吃东西的声音如雨点般密集,但吃了之后却不再知道食物的存在。老蚕不再进食,它们昂首思考着某些事情。你画的三只蚕虫,意味深长,你知道它们的使命是什么吗?蜻蜓飞翔在空中,自由自在,没有着落的地方。突然遇到一只飞蚊,它渴望着满足自己的饥饿,燃起了内心的火焰。一旦吃饱了,它困倦地停在竹叶上,陷入了冥寞的思考中。如果没有饥渴的困扰,人们会珍惜什么样的快乐呢?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述蚕虫和蜻蜓的生活状态,表达了对生命的思考和对欲望的思考。
第一首诗以饥饿的蚕虫为主题,描绘了蚕虫在没有食物的情况下的痛苦和挣扎。蚕虫是丝绸的源头,因此它们对食物的需求是迫切而不可忽视的。诗中的蚕虫象征着人类的欲望和渴望,人们在追逐欲望的过程中常常会感到痛苦和无助。诗人通过蚕虫的形象来反思人类生活中的困境和无奈。
第二首诗以蜻蜓和飞蚊为主题,通过对它们的描写,表达了对欲望的思考和欲望的满足之后的反思。蜻蜓飞翔在空中,自由自在,没有固定的栖身之地,而飞蚊则代表着短暂的满足和幸福。然而,诗人通过描述飞蚊满足了饥渴之后的困倦和冥寞,暗示了欲望的满足并不能带来真正的快乐和满足。诗人以此对人们追求欲望的行为进行了思考和警示。
整首诗词通过对蚕虫和蜻蜓的描绘,表达了对人类欲望和满足之间关系的思考。诗人通过对生命的思考,提出了对物质欲望的反思和对真正的幸福的思考。诗词以简洁的语言和形象的描写,展示了苏辙独特的思维和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我家吴会青山远,他乡关塞白云深。为许羁愁长下泪,那堪春色更伤心。惊鸟屡飞恒失侣,落花一去不归林。如何此日嗟迟暮,悲来还作白头吟。
衮绣蝉联三重客,朝回晓日曈昽。绿杨门巷拥花骢。喜承天上语,来作主人公。况值瑶林风露爽,冰轮碾上晴空。桂香和影堕金钟。莫辞通夕醉,明日是秋中。
采药归来抱膝吟,烟霞情性爱山林。不留踪迹在图画,三十六峰何处寻。
十里西畴马送曛,晚风依约度溪云。悬知今夜桃花雨,一洗焦枯慰使君。
天高地厚寻常事,海阔山重更要论。霹雳震摧山鬼窟,独携霜剑定乾坤。
三月花已休,闲来羡丛薄。河回地势偏,雨入滩声恶。绿草旋抽心,青梅犹带萼。主人归未归,谁省曾游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