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清风白乐天,昔时曾此饱谈禅。
自从西阁无吟迹,惟有东坡嗣旧传。
来往只应湖上寺,听闻误说海中仙。
我来再拜祠堂下,笑摘岩花荐井泉。
姚勉(一二一六~一二六二),字述之,号雪坡,筠州高安(今属江西)人。理宗宝祐元年(一二五三)进士,授平江节度判官。丁母忧服阕,除秘书省正字,因言事免归。召爲校书郎兼太子舍人,以忤贾似道,被劾爲吴潜党,罢。景定三年卒,年四十七(《豫章丛书》本《雪坡舍人集》末附胡仲云《祭雪坡姚公文》,本集文及翁序作年四十六)。遗着由姪龙起编爲《雪坡集》五十卷(本集卷首文及翁序)。事见《宋歷科状元录》卷八。 姚勉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影宋钞本《雪坡姚舍人文集》(简称影宋钞本,藏南京图书馆),并参校《豫章丛书》本(简称豫章本)等。底本诗集外之诗及《豫章丛书》多出底本之七首诗,附于卷末。
《题西湖竹阁寺》是宋代诗人姚勉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通过描绘西湖竹阁寺的景物,表达了作者对于历史名人和文化传统的敬仰和赞美之情。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千古清风白乐天,
昔时曾此饱谈禅。
自从西阁无吟迹,
惟有东坡嗣旧传。
来往只应湖上寺,
听闻误说海中仙。
我来再拜祠堂下,
笑摘岩花荐井泉。
这首诗词以描写景物为主,通过描述西湖竹阁寺的景观和历史传承,表达了作者对乐天和东坡这两位历史名人的敬仰之情,并以此寄托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珍视之情。
诗词的诗意在于通过描绘竹阁寺,将历史名人与文化传统相联系,表达了作者对于历史和文化的重视。诗中提到的"白乐天"指的是唐代文人白居易,他的作品以清新自然、婉约细腻著称,被誉为"乐天派"代表。而"东坡"则指的是宋代文学家苏东坡,他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诗文作品在传世之后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诗词的赏析在于通过景物描写和历史人物的联想,展示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推崇和传承的态度。竹阁寺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地方,见证了许多文人墨客的来往和留下的诗文印迹。诗中以"千古清风"形容白乐天,意味着他的文学才华和永远流传的价值;而"自从西阁无吟迹,惟有东坡嗣旧传"表达了对东坡文化传统的珍视和延续。通过描述自己来到竹阁寺,并在祠堂下拜谒,作者向历史名人致敬,并以笑摘岩花、荐井泉的方式表达自己对于传统文化的喜爱和推崇。
总之,这首诗词通过景物描写和历史人物的联想,表达了作者对于历史和文化的敬仰之情,以及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珍视之意。诗词意境优美,通过简洁的表达方式展示了作者独特的感受和思考。
驱马天台路,悠悠渐向晨。云开忽见寺,山尽偶逢人。细雨疏篁长,微烟古木春。行行遥驿道,落吹起轻尘。
蟆背似覆盂,蟆颐如偃月。谓是月中蟆,开口吐月液。根源来甚远,百尺苍崖裂。当时龙破山,此水随龙出。入江江水浊,犹作深碧色。禀受苦洁清,独与凡水隔。岂惟煮茶好,酿酒应无敌。
采石赋此。千载醉魂,招之不醒,吾不信也。诵公诗、大雅久不闻,吾衰竟谁陈。自晋宋以来,隋唐而下,旁若无人。光焰文章万丈,肯媚永王B26D。卓有汾阳老,抱丈人贞。不是沈香亭上,谩题飞燕,蹴起靴尘。安得锦袍西下,明月堕江滨。青山冢、知几番风雨,雷霆走精神。因过鲁,携
寒烟生处有归鸦,短棹残阳各去家。依旧笙歌满城郭,黄昏留与玉勾斜。
山云蝉满树,欲住更何安。上国回将晚,孤峰别自难。碛遥鸿未到,江近夜先寒。泉石虽堪恋,行人不愿看。
妙语飘飘慰旅穷,自怜饥味得甘丰。朱弦恨废高山久,明月惊投按剑中。垂翅为逢勍敌勇,倾囊但愧鄙夫空。相从知便忘形迹,一鹗先曾玷至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