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霜老◇蹙龙蛇,中有青春白玉葩。
要使根深生意遂,不妨秋雨卧泥沙。
张耒(一○五四~一一一四),字文潜,人称宛丘先生,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生长于楚州淮阴(今江苏淮阴西南)。爲诗文服膺苏轼,与黄庭坚、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神宗熙宁六年(一○七三)进士,授临淮主簿。元丰元年(一○七八),爲寿安尉。七年,迁咸平丞。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以太学录召试馆职,歷秘书丞、着作郎、史馆检讨。元祐末,擢起居舍人。哲宗亲政,以直龙图阁学士出知润州,未几,改宣州。绍圣三年(一○九六),管勾明道宫。四年,坐党籍落职,谪监黄州酒税。元符二年(一○九九),改监復州酒税。徽宗即位,起通判黄州,迁知兖州,召爲太常少卿,出知颍州、汝州。崇宁元年(一一○二),因党论復起,贬房州别驾,黄州安置。五年,归淮阴。大观二年(一一○八)居陈州,政和四年卒,年六十一。有《柯山集》五十卷(另有拾遗十二卷、续拾遗一卷),《张右史文集》六十卷,《宛丘先生文集》七十六卷。《宋史》卷四四四有传。张耒诗,前二十五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柯山集》爲底本;第二十六卷至三十一卷以清光绪广东广雅书局重印武英殿聚珍版《柯山集》附录“拾遗”(陆心源辑)、“续拾遗”爲底本。参校明小草斋钞本《宛丘先生文集》(简称草斋本,藏北京图书馆)、清康熙吕无隠钞本《宛丘先生文集》(简称吕本,藏北京图书馆)、《四部丛刊》影印旧钞本《张右史文集》(简称丛刊本)、民国十八年(一九二九)田毓璠校勘重印粤本《柯山集》(简称田本)等。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三十二、三十三卷。
《题西园酴醾》是宋代张耒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风霜老,蹙龙蛇,中有青春白玉葩。
要使根深生意遂,不妨秋雨卧泥沙。
诗意:
这首诗描述了一种秋天的景象,通过自然元素和隐喻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人生感悟。风霜的洗礼使得一切事物都显得老去,像是一条蜿蜒曲折的龙蛇。然而,在这些老去的事物中,仍然有一些青春的、洁白如玉的花朵存在。诗人表达了一种希望,即使在岁月的冲刷下,也能保持内心的纯洁与坚持。他希望自己的理想和意愿能够扎根并得以实现,而秋雨的滋润和泥沙的滋养则成为这一过程中的助力。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描绘了秋天的景色,并通过对自然景象的隐喻来表达人生的感悟。"风霜老"一句以朴实的词语表达了岁月的流转和事物的衰老,给人一种深深的感叹和思索。"蹙龙蛇"形象地描绘了风霜所打磨出的曲折和纹理,进一步突显了岁月对事物的影响。"中有青春白玉葩"这句诗用隐喻的手法,将生命中坚持、纯洁的价值与那些被风霜打磨的老去事物相对比。"要使根深生意遂"表达了对理想和意愿的期许,希望能够扎根于内心并实现。"不妨秋雨卧泥沙"则通过秋雨滋润和泥沙滋养的比喻,说明实现理想需要外界条件的支持和帮助。
整首诗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和隐喻手法,将自然景象与人生哲理相结合,表达了对坚持、纯洁和理想实现的渴望。这首诗以寥寥数语勾勒出生命的脆弱和坚韧,让读者在感叹岁月无情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对希望和未来的憧憬。
白头住世我无日,破衲出家师妙年。衮绣门犹自妄,瓶盂踪迹不离禅。鸡催晓月人奔渡,雁唤西风叶满船。梦境相逢便相别,万峰秋色正磨天。
草木风声势未安,孤舟惶恐再经滩。地名末旦埋踪易,楫指中流转道难。天意似将颁大任,微躯何厌忍饥寒。长歌正气重来读,我比前贤路已宽。
沽酒难浇傀儡胸,风平浪息卧孤篷。寒知僵舣雷江口,醒落狂吟雪店中。劳去有身侔病鹤,愁回无耳听哀鸿。行人那比淮人逸,豆饭藜羹乐岁终。
潮痕初涨没汀沙,隔岸青帘认酒家。要识江乡春事晚,东风吹尽野棠花。
一尺深红胜曲尘,天生旧物不如新。(胜曲尘 一作:蒙曲尘)合欢桃核终堪恨,里许元来别有人。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落日吴江驻画桡。招提佳处暂逍遥。海风吹面酒全销。曲沼芙蓉秋的的,小山丛桂晚萧萧。几时容我夜吹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