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津头驿路边,阴森乔木带漪涟。
夕阳一马匆匆过,梦寐如今十五年。
王安石(一○二一~一○八六),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歷签书淮南判官、知鄞县、通判舒州,召爲群牧判官。出知常州,移提点江东刑狱。嘉祐三年(一○五八),入爲度支判官,献万言书极陈当世之务。六年,知制诰。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出知江宁府。寻召爲翰林学士。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除参知政事,推行新法。次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七年,因新法迭遭攻击,辞相位,以观文殿学士知江宁府。八年,復相。九年,再辞,以镇南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判江宁府。十年,免府任,爲集禧观使,居江宁钟山。元丰元年(一○七八),封舒国公。后改封荆。哲宗元祐元年卒,年六十六。赠太傅。绍圣中謚文。着有《临川集》一百卷、《唐百家诗选》二十卷、《新经周礼义》二十二卷(残)。另有《王氏日录》八十卷、《字说》二十卷、《老子注》二卷、《洪范传》一卷、《论语解》十卷,与子雱合着《新经诗义》三十卷,均佚。事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四《王荆公安石传》。《宋史》卷三二七有传。 王安石诗,有全集本和诗集李壁注本两个系统。今以明嘉靖三十九年吉阳何氏抚州覆宋绍兴中桐庐詹大和刊《临川先生文集》(《四部丛刊初编》影印,其中诗三十七卷,第三十八卷有六首四言诗)爲底本。校以南宋龙舒刊《王文公文集》本(简称龙舒本),张元济影印季振宜旧本《王荆文公诗李雁湖笺注》本(张氏以爲系元大德本,据今人考证,实明初刻本,简称张本),清缪氏小岯山房刊本(简称缪本),日本蓬左文库所藏朝鲜活字本(简称蓬左本)。校本多出底本的诗,以及从他书辑得的集外诗,分别编爲第三十八、三十九、四十卷,各本多有与他人诗集互见或误收的诗,前人已多有指明。爲谨慎计,凡本集各本已收的诗,仍全部收入,在诗题下加注或加按说明;《瀛奎律髓》误收的他人诗,入存目。
诗词:《题夏旼扇》
朝代:宋代
作者:王安石
白马津头驿路边,
阴森乔木带漪涟。
夕阳一马匆匆过,
梦寐如今十五年。
中文译文:
在白马津头驿路旁,
有一片幽暗的高大树木,它们伴随着荡漾的涟漪。
夕阳一匹马匆匆地经过,
如今已过去了整整十五年,仿佛是在梦中度过。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王安石的《题夏旼扇》。诗人通过描绘白马津头驿路旁的景象,表达了时光的流逝和人生的瞬息万变。
诗中的白马津头驿路边,描绘了一个寂静而阴森的场景,暗示着人生中的艰难和困境。高大的树木带来的漪涟,象征着时间的流转和岁月的沉淀,给整个场景增添了一种凄凉的氛围。
夕阳一马匆匆过,表达了时间的迅速流逝。夕阳的余晖象征着人生中的短暂美好,而匆匆而过的一匹马则暗示着人们在生活中的匆忙和不停歇。
最后两句“梦寐如今十五年”,表达了诗人对光阴流逝的感叹和思考。作者用“梦寐”来形容这十五年仿佛是在梦中度过,强调了时间的短暂和人生的脆弱。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时间的流转,表达了对时光的感叹和对人生短暂性的思考。诗人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哲理,引起读者对生命和时间的思考,给人以启示和警示。
忆昨东园桃李红碧枝。与君此时初别离。金瓶落井无消息。令人行叹复坐思。坐思行叹成楚越。春风玉颜畏销歇。碧窗纷纷下落花。青楼寂寂空明月。两不见。但相思。空留锦字表心素。至今缄愁不忍窥。
远水犹归壑,征人合忆乡。泣多盈袖血,吟苦满头霜。楚国连天浪,衡门到海荒。何当生燕羽,时得近雕梁。
谁扰奚山众,焚林兽已穷。徙薪能远虑,下濑得深攻。南峤肩随息,中朝论愈公。但知分谤喜,宁肯自论功。
芦沟河上度旃车。行路看宫娃。古殿吴时花草,奚琴塞外风沙。天荒地老,池台何处,罗绮谁家。梦里数行灯火,皇州依旧繁华。
昨日离城市,白云空往还。松风清耳目,端的胜人间。
官闲无事只深禅,斋戒何曾废客烟。总是老夫贪佛日,未妨天眼识公年。江湖满意藏诗笥,鸥鸟无心傍客船。参井黄昏云雾里,光明犹有一灯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