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似寒灰不复然,寻常谈论即弥天。
门临颍水多年住,法自曹溪几世传。
儒士谁同翻贝叶,都人长见施金钱。
翰林诗版分明在,曾与吾家有旧缘。
杨亿(九七四~一○二一),字大年,建州浦城(今属福建)人。太宗雍熙元年(九八四)年十一,召试诗赋,授秘书省正字。淳化三年(九九二)赐进士及第(《宋会要辑稿》选举九之一),迁光禄寺丞。四年,直集贤院。至道二年(九九六)迁着作佐郎。真宗即位初,预修《太宗实录》。咸平元年(九九八)书成(《直斋书录解题》卷四),乞外补就养,知处州。三年,召还,拜左司谏。四年,知制诰(《武夷新集》自序)。景德二年(一○○五)与王钦若同修《册府元龟》(《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四)。三年,爲翰林学士。大中祥符六年(一○一三)以太常少卿分司西京(《续资治通鑑长编》卷八○)。天禧二年(一○一八)拜工部侍郎。三年,权同知贡举,坐考成就差谬,降授秘书监。四年,復爲翰林学士,十二月卒,年四十七。謚文(《宋会要辑稿》礼五八之三)。所着《括苍》、《武夷》、《颍阴》等集共一九四卷。传世有《武夷新集》二十卷,另编有《西崑酬唱集》二卷。《宋史》卷三○五有传。 杨亿诗,前五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武夷新集》爲底本。校以明刻本《杨大年先生武夷新集》(简称明刻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清法式善编《宋元人诗集·武夷新集》存素堂抄本(简称法式抄本,藏北京图书馆)、清抄本《杨大年先生武夷新集》(简称清抄本,藏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图书室),清嘉庆十六年祝昌泰留香室刻本《宋杨文公武夷新集》(简称祝刻本,藏科学院图书馆)。第六、第七卷以《四部丛刊》影印明嘉靖玩珠堂刊《西崑酬唱集》爲底本,校以文渊阁《四库全书》所收本(简称四库本)和清康熙周桢、王图炜合注(简称周王合注本)等。另从《宋文鑑》、《会稽掇英总集》等书中辑得之集外诗,编爲第八卷。
《题显道人壁》是宋代杨亿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心如寒灰不再燃,寻常言谈久已填。门临颍水多年居,法传自曹溪几世传。儒士谁能翻贝叶,都人长习施金钱。翰林诗版分明在,曾与我家有旧缘。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杨亿对自己生活状态和时代风貌的思考。诗中描述了诗人内心的冷漠和失望感,他感到自己的心灵像是已经熄灭的寒灰,无法再点燃起来。他认为寻常的言谈已经填满了他的生活,没有了新的启发和意义。诗人居住的地方靠近颍水已经多年,他提到了曹溪禅宗的法脉传承,暗示自己与佛教的修行和精神追求有所关联。诗中还提到了儒士和商人的不同,儒士追求学问和精神上的满足,而商人则追求金钱和物质的利益。最后,诗人提到自己曾经在翰林诗社中有过一段旧缘,暗示自己曾经在文学艺术领域有过一定的成就和交往。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自身心境和社会现象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于寻常生活的不满和对于精神追求的渴望。诗人将自己的内心比喻为寒灰,表达了他对于现实生活的冷漠和对于灵感的匮乏。他感到寻常的言谈已经填满了他的生活,缺乏新的启发和思考,对于这种境况感到失望。诗中提到的颍水和曹溪禅宗,以及儒士和都人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于不同精神追求方式的思考和对于人生价值的思索。最后,诗人提到自己曾经在翰林诗社中有过旧缘,显示出他在文学艺术领域曾有过一定的成就和交往,这也让他在生活中找到了一些寄托和慰藉。
整首诗词以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传达了诗人对于现实生活和精神追求的反思,展现了他对于时代风貌和人生意义的思考。通过对于内心和社会的描绘,诗人呈现了一种悲凉和迷茫的氛围,同时也表达了对于精神追求和文学艺术的渴望和向往。
兰阶初擢秀,棣萼亦聊芳。幻化应难料,悲欢独两忘。达生知有道,养性更傅芳。一笑乘云去,谁知本不亡。
余游庐山,南北得十五六。奇胜殆不可胜纪,而懒不作诗。独择其尤(者作二首。)
去蜀归吴会,真成万里行。穷通竟安在,恩怨两皆平。文字妨求道,杯觞害养生。余年犹有几?买犊事春耕。
欲向银河去,唐家有画船。更无风浪险,竟到斗牛边。笑傲琼楼上,歌吟玉宇前。乘槎今有便,不必羡张骞。
方道逍遥一品身,尽收和气付凝神。小车殿里抛丞相,南极星边伴老人。双鹤对眠云帐月,五芝催耨雨岩春。支离旧客公知否,私计东山作近邻。
飘零短翅叹谁同,犹记当年系足红。人事合离梦槐国,岁时来去旅新丰。新楼绿幕无巢地,故国乌衣隔海风。说尽兴亡人不识,春风双泪白须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