谱按江西派,声名过浙间。
弃官从早岁,买屋向深山。
文集通僧借,渔舟载鹤还。
待予归旧里,又得到柴关。
徐照(?~一二一一),字道晖,一字灵晖,自号山民,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工诗,与同郡徐玑(灵渊)、翁卷(灵舒)、赵师秀(灵秀)并称“永嘉四灵”。生平未仕,以诗游士大夫间,行迹遍及今湖南、江西、江苏、四川等地。宁宗嘉定四年卒。有《山民集》(《瀛奎律髓》卷二○),已佚。有《四灵诗集·徐照集》、《芳兰轩集》传世。事见《水心文集》卷一七《徐道晖墓志铭》。 徐照诗,以一九二五年南陵徐乃昌据毛晋影抄残宋本刻《永嘉四灵诗·徐道晖集》三卷本爲底本。校以一九二八年永嘉黄群《敬乡楼丛书》本(简称黄本)、明潘是仁刻《宋元四十三家集·芳兰轩诗集》五卷本(简称明本)、清顾修读画斋刻《南宋群贤小集·芳兰轩集》一卷本(简称顾本)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题信州赵昌甫林居》是徐照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题信州赵昌甫林居》
谱按江西派,
声名过浙间。
弃官从早岁,
买屋向深山。
文集通僧借,
渔舟载鹤还。
待予归旧里,
又得到柴关。
诗意与赏析:
这首诗以作者徐照的朋友赵昌甫在信州林居为题材,表达了对赵昌甫的敬佩和对深山幽静生活的向往。
诗的前两句“谱按江西派,声名过浙间”,描绘了赵昌甫在江西的名声远播,超越了浙江地区。这里的“江西派”指的是文人墨客的流派或风格,说明赵昌甫在文学艺术上的成就。
接下来的两句“弃官从早岁,买屋向深山”,描述了赵昌甫年轻时放弃官职,选择了隐居在深山中的生活。这表现出作者对赵昌甫追求内心自在和远离尘嚣的态度的赞赏。
接着的两句“文集通僧借,渔舟载鹤还”,描绘了赵昌甫游山玩水,与僧人交流,借阅文集,以及乘船载着鹤归来的情景。这一描写营造出深山幽静、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境。
最后两句“待予归旧里,又得到柴关”,表达了作者期待与赵昌甫再次相聚,回到故乡的心情。其中的“柴关”指的是柴桑关,暗示了作者与赵昌甫相逢的喜悦和重逢的期盼。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赵昌甫的隐居生活和与自然的亲近,表达了作者对赵昌甫坚持追求内心自由和宁静的敬佩之情,并通过对归乡与重逢的期待,表达了对友谊和情感的珍视。同时,这首诗的意境清新自然,展现了宋代文人对山水田园的热爱和向往,传达了追求心灵自由与宁静的人生态度。
秋尽黄云涨南亩,修我囷仓筑场圃。不堪雨脚如县麻,坐见禾头欲生耳。令君意与神明通,炉熏未断来天风。吹开六出花数点,转盼杲杲扶桑红。日下鸟乌声亦乐,村北村南争刈获。白酒香浮老瓦盆,樵歌缓扣乌犍角。有客携家来受廛,丰登未见如今年。老农扶杖笑相语,只恐双凫朝日边。
幕府山头对碧天,英英群彦满樽前。共扶元气回阳九,各放光明照大干。短李迂辛杂嘲谑,箕张牛奋总安便。独怜何逊今漂泊,望断寒云暮霭边。
歙州民与睦州民,比似吴儿大较贫。为问山中有何好,山中剩有读书人。
寒意勒花春未足。只有东风,不管春拘束。杨柳满城吹又绿。可人青眼还相属。小叶星星眠未熟。看尽行人,唱彻阳关曲。心事一春何计续。芳条未展眉先蹙。
观君潇湘图,起我濠上心。短褐波涛旧,秋雨菰蒲深。
日照香尘逐马蹄,风吹浪溅几回堤。无穷罗绮填花径,大半笙歌占麦畦。落絮却笼他树白,娇莺更学别禽啼。只缘频燕蓬洲客,引得游人去似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