凛凛清规百世师,功名仅见奉天时。
忠谋任起奸谀忌,感涕宁无士卒思。
落日桑榆存旧迹,西风芦苇护荒祠。
忠南流落何遗恨,留得良方遗后医。
李曾伯,字长孺,号可斋,祖籍覃怀(今河南沁阳),侨居嘉兴(今属浙江)。理宗绍定三年(一二三○),知襄阳县。嘉熙元年(一二三七),爲沿江制置司参议官(《宋史》卷四二《理宗纪》)。三年,迁江东转运判官、淮西总领(《景定建康志》卷二六)。淳祐二年(一二四二),爲两淮制置使兼知扬州。九年,知静江府兼广西经略安抚使、转运使。移京湖制置使兼知江陵府。宝祐二年(一二五四),改夔路策应大使、四川宣抚使。以事奉祠。起爲湖南安抚大使兼知潭州。六年,再知静江府。復以事罢。景定五年(一二六四),起知庆元府兼沿海制置使。曾伯以文臣主军,长于边事,爲贾似道所嫉,于度宗咸淳元年(一二六五)禠职。寻卒。有《可斋杂稿》三十四卷,《续稿》前八卷、后十二卷。事见本集有关诗文,《宋史》卷四二○有传。 李曾伯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康熙影宋抄本(简称影宋本,藏南京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题宣公祠》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李曾伯。这首诗描绘了宣公祠的景象和其中蕴含的诗意。
诗词中提到了“凛凛清规百世师”,这句话表达了祠堂中凛然的庄严氛围,以及祠堂中供奉的宣公对后人的教诲和榜样的重要性。诗中还提到了“功名仅见奉天时”,这句话指的是宣公在世时,他的功业和名声只能在当时被人们所见证。
接着诗中描述了一些令人遗憾的事情,如“忠谋任起奸谀忌”,这句话表达了当时的政治环境,忠诚和智谋的人往往会受到奸谀和忌妒的打压。然而,尽管面临这些困境,宣公祠仍然能够激起人们的敬意和感慨,这体现在“感涕宁无士卒思”这句话中。
诗词的下半部分描绘了祠堂的景象,例如“落日桑榆存旧迹”和“西风芦苇护荒祠”。这些描写展示了祠堂的古老和庄严。最后两句“忠南流落何遗恨,留得良方遗后医”,表达了作者对忠诚的南方流亡者的遗憾和敬意,他们留下了宝贵的医术传承,为后人所继承和发扬。
这首诗通过描绘宣公祠的景象和表达作者的感慨,展现了对忠诚和智慧的敬仰,以及对逆境中坚守信念的赞美。它既展示了宋代社会的政治风貌,又表达了对忠诚和智者的敬佩,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万汇嘉亨日,皇心豫宴辰。华林新濯雨,灵沼正涵春。帝幄纷仙花,天钩掷锦鳞。洋洋颁睿唱,赓颂浃簪绅。
有鸟居丹穴,其名曰凤凰。九苞应灵瑞,五色成文章。屡向秦楼侧,频过洛水阳。鸣岐今日见,阿閤伫来翔。
大明临照职方州,汉沔江淮澹若油。剪薙荆榛开跸路,护持杞梓耸岑楼。朝纲人为诸公喜,国体谁知志士愁。谠议胡公不枳和,奉常今说有黄侯。
古人避世事,岂问家有无。但言鸿鹄性,不受樊笼拘。公家昔盛时,阡陌连三衢。食廪济寒饿,婚嫁营羁孤。千金赴高义,脱手曾须臾。晚为二千石,得不偿所逋。抚掌不复言,但以文字娱。我恨见公迟,冉冉重霜须。高吟看落笔,剧饮惊倒壶。负罪不自知,适意忘忧虞。忽闻叩天阍,言旋
老气峥嵘盖九州,治声腾涌逐双流。向来置醴蒙殊遇,此日弹冠愧少留。千里山连环故国,中秋月好傍黄楼。不应为米轻乡里,定复还从马少游。
春雨接梅雨,便有水潦忧。乞晴今几日,又似悯雨求。田苗虽向槁,尚冀什一收。政恐穫稻月,沛淫不能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