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归雁亭中客,鼓翼来游雁荡山。
更寄雁图凭雁足,秋风孤雁苦思还。
李洪(一一二九~?),字可大(《宋诗纪事补遗》卷六一),扬州(今属江苏)人。正民子。宋室南渡后侨寓海盐、湖州。高宗绍兴二十五年(一一五五),官监盐官县税。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爲永嘉监仓。未几,奉召入临安任京职,官终知藤州。有《芸庵类稿》二十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六卷,其中诗五卷。事见宋陈贵谦《芸庵类稿序》及本集诗文。 李洪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题雁荡图寄二兄》是宋代李洪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给出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的中文译文:
谁知归雁亭中客,
鼓翼来游雁荡山。
更寄雁图凭雁足,
秋风孤雁苦思还。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归雁亭中客人的情景。他正在雁荡山游览,欣赏着天空中飞翔的雁群。他寄托了自己的思念之情于一幅雁图,信任雁群能够带去他的思念之意。然而,秋风吹拂着孤雁,孤雁也在寂寞中苦苦思念着归程。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雁群和归雁亭中客的形象来表达诗人内心深处的思念之情。诗人以雁荡山为背景,描绘了大自然中秋风吹拂的景象,将孤雁的孤独与自己的思念相结合。诗词中的雁图寄托了诗人对亲友的思念之情,寄托了他希望雁群能够传达他的心意的愿望。
整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情感。诗人将自己的思念之情与大自然相融合,以雁群的形象寄托了自己的心意。通过对雁群和孤雁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亲友的思念和渴望,以及孤独和无助的感受。整首诗词营造出一种淡雅而寂寥的情感氛围,给人以思考和共鸣的空间。
这首诗词通过雁群和孤雁的形象,将人与自然、情感与景物相融合,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世界。同时,诗人巧妙地利用雁群和雁图,以及秋风孤雁的对比,突出了自己的思念之情和孤独之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癃疲安问起沉痾,天柱摧倾唤奈何。远去曾逢龙种泣,德衰犹接凤兮歌。典坟堆案元精合,海水添潮老泪多。稍欲从公恭睡味,一毡番市恋盘阿。
不忍骤开还骤落,殷勤含蕊待君来。
莺老花残,春事已过。明眼衲僧,多是蹉过。楝花信风,不肯放过。万户千门,一时俱过。筑著磕著,是谁之过。转换不得,也要验过。
别袂无多日,愁肠已屡回。未便新舍稳,先喜故人来。忧国空千虑,忘怀但一杯。相看情意好,归辔不须催。
妙手何人为写真。只难传处是精神。一枝占断洛城春。暮雨不堪巫峡梦,西风莫障瘐公尘。扁舟湖海要诗人。
一身兼抱百忧虞,忽忽如狂久废书。畴昔心期俱丧勇,此来腰疾更悉虚。久闻阳羡安家好,自度渊明与世疏。亦有未归沟壑日,会应相近置田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