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砖出唐井,豫识国师名。
於此坐禅处,喝回流水声。
如何神晏塔,移作李纲茔。
见说山中石,不平空自鸣。
《题晏国师喝水岩》是宋代赵与滂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古砖出唐井,豫识国师名。
於此坐禅处,喝回流水声。
如何神晏塔,移作李纲茔。
见说山中石,不平空自鸣。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题目为《晏国师喝水岩》的景点。诗人赵与滂描述了古老的砖石从唐代的井中出土,使人想起了晏殊,晏殊是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文人。他在这个地方坐禅,聆听流水的声音。诗人将这个地方比喻为晏殊的塔,将晏殊的名字与李纲的坟墓联系在一起。诗人还提到了山中的石头,它们自己发出不平的声音。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富有历史意义的地方,同时融入了文人情怀和哲思。首句"古砖出唐井,豫识国师名"揭示了这个地方的古老和历史,同时提到了晏殊这位著名文人。"於此坐禅处,喝回流水声"表达了诗人在这个地方静心冥想的境界,回荡的流水声给他带来了一种宁静和启发。"如何神晏塔,移作李纲茔"将晏殊的名字与李纲的坟墓联系在一起,暗示了历史的转变和人事的更替。最后一句"见说山中石,不平空自鸣"则引发了对石头自鸣的思考,可能是对自然界中的奇妙现象的赞叹和思索。
整首诗以景物描写为主,通过简洁而富有意味的语言,传达了对历史和人事变迁的思考,以及对自然界奇妙现象的赞叹。这首诗词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含蓄的意象,展示了宋代文人的情感和对生活的体悟,同时也启发读者对人生和自然的思考。
丞相祠堂下,将军大树旁。炎云骈火实,瑞露酌天浆。烂紫垂先熟,高红挂远扬。分甘遍铃下,也到黑衣郎。
南国佳人至,北堂罗荐开。长裙随凤管,促柱送鸾杯。云光身后落,雪态掌中回。到愁金谷晚,不怪玉山颓。
风清日晚溪桥路。绿暗摇残雨。闲亭小立望溪山。画出明湖深秀、水云间。漫郎疏懒非真吏。欲去无深计。功名英隽满凌烟。省事应须速上、五湖船。
七百里山界,飞沙与乱云。虏骑择虚至,戍兵常忌分。啸聚类宿鸟,奔败如惊麕。难稽守边法,应敌若丝棼。
樟源岭下炼丹井,建德道间仙女泉。埋没只今谁汲引,信知名字托人贤。
南北东西俱我乡,聊从地主借绳床。诸公共得何侯力,远方新抄陆氏方。老去事多藜杖在,夜来秋到叶声长。蓬莱可托无因至,试觅人间千仞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