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题叶氏分绿亭》

山亭种花厌脂粉,纯种芭蕉三百本。
一心生意展不尽,四面蟠根培自稳。
卷舒风日闪流翠,滉滉清阴浸窗户。
烦君净拭湘竹床,著我横眠听秋雨。

作者介绍

艾性夫(《四库全书》据《江西通志》作艾性,并谓疑传刻脱一夫字),字天谓,抚州(今属江西)人。宋末曾应科举,曾否入仕不详。以能诗与叔可(无可)、宪可(元德)并称“抚州三艾”。宋亡,浪游各地,与遗民耆老多有结交,斥仕元者爲“兽心犹办死报主,人面却甘生事仇”(《义马冢》),挽谢枋得诗称“千古六经俱扫地,独公一柱肯擎天”。据明曹安《谰言长语》谓于成化五年在元江见一诗集,署江浙道提举艾性夫作,知其晚年亦曾仕元。核诸集中《留城寄旷翁》“吾年七十入城府,君更老吾仍出山,早岁相期作深隠,至今头白未能闲”,当指出仕事。有《剩语》及《孤山晚稿》,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剩语》二卷。 艾性夫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酌校《诗渊》所录诗。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三卷。

作品评述

《题叶氏分绿亭》是宋代艾性夫所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山亭中种满了芭蕉的景象,以及作者在这个清幽的环境中的心境和感受。

诗词的中文译文:
山亭种花厌脂粉,
纯种芭蕉三百本。
一心生意展不尽,
四面蟠根培自稳。
卷舒风日闪流翠,
滉滉清阴浸窗户。
烦君净拭湘竹床,
著我横眠听秋雨。

诗意和赏析:
诗词以山亭中种满芭蕉的景象为背景,抒发了作者艾性夫对尘世纷扰的厌倦之情,以及对自然清幽环境的向往。

诗的前四句描述了山亭中纯种芭蕉的茂盛景象,作者对于这种自然的生命力感到赞叹。芭蕉作为一种常见的绿色植物,象征着自然的纯洁和坚韧。

下一句"一心生意展不尽"表达了作者对于山亭中芭蕉茂盛和繁衍的景象展开无尽思绪的心境。作者通过芭蕉的繁茂来投射自己内心世界的广阔和丰富。

接着的"四面蟠根培自稳"描述了芭蕉的根系纵横交错、稳固有力的景象。这一表达方式既暗示了自然界的生命力和坚韧,也可视为作者对于自身内心的一种寄托和追求。

接下来的两句"卷舒风日闪流翠,滉滉清阴浸窗户"描绘了清风拂过芭蕉,绿叶闪烁的景象。这里的"卷舒风日"意味着风吹动芭蕉叶子,太阳照耀下叶子的闪烁。"滉滉清阴浸窗户"则表现了芭蕉的清凉和阴影,给人一种宁静和舒适的感觉。

最后两句"烦君净拭湘竹床,著我横眠听秋雨"则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寄托和渴望。作者希望友人能将湘竹床清洗干净,以便自己可以横卧其中,倾听秋雨的声音。这里的湘竹床和秋雨都是意境的象征,湘竹床代表安宁和舒适,而秋雨则寄托了作者对于自然的向往和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山亭中芭蕉景象的描绘,以及对自然环境和内心情感的表达,传达了作者对于纷扰世界的厌倦,对自然宁静的向往,以及对友情和心灵寄托的渴望。

  • 《赴举出山留寄山居郑参军》

    还如费冠卿,向此振高名。肯羡鱼须美,长夸鹤氅轻。理琴寒指倦,试药黑髭生。时泰难云卧,随看急诏行。

  • 《侄孙诗》

    寿母重孙始见渠,天教四世保同居。精神已是千金子,事业应须万卷书。亲戚满前非落寞,杯盘随分不萧疏。晬盘先揽文房宝,他日无优入异闾。

  • 《宝冠寺》

    山多猿鸟群,永日绝嚣氛。一涧水流出,几房僧共闻。拄筇黏落趺,拂石动寒云。谁昔来营此,寻碑看记文。

  • 《金谷园》

    当年歌舞时,不说草离离。今日歌舞尽,满园秋露垂。

  • 《长安路(一作韩翃诗)》

    长安九城路,戚里五侯家。结束趋平乐,联翩抵狭斜。高楼临远水,复道出繁花。唯见相如宅,蓬门度岁华。

  • 《日出吟》

    日出百鸟喜,覊人懒举眸。长恨年光缓,禄养未可求。若至年光过,高堂又白头。义和君有知,奈我心悠悠。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