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亭种花厌脂粉,纯种芭蕉三百本。
一心生意展不尽,四面蟠根培自稳。
卷舒风日闪流翠,滉滉清阴浸窗户。
烦君净拭湘竹床,著我横眠听秋雨。
艾性夫(《四库全书》据《江西通志》作艾性,并谓疑传刻脱一夫字),字天谓,抚州(今属江西)人。宋末曾应科举,曾否入仕不详。以能诗与叔可(无可)、宪可(元德)并称“抚州三艾”。宋亡,浪游各地,与遗民耆老多有结交,斥仕元者爲“兽心犹办死报主,人面却甘生事仇”(《义马冢》),挽谢枋得诗称“千古六经俱扫地,独公一柱肯擎天”。据明曹安《谰言长语》谓于成化五年在元江见一诗集,署江浙道提举艾性夫作,知其晚年亦曾仕元。核诸集中《留城寄旷翁》“吾年七十入城府,君更老吾仍出山,早岁相期作深隠,至今头白未能闲”,当指出仕事。有《剩语》及《孤山晚稿》,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剩语》二卷。 艾性夫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酌校《诗渊》所录诗。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三卷。
《题叶氏分绿亭》是宋代艾性夫所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山亭中种满了芭蕉的景象,以及作者在这个清幽的环境中的心境和感受。
诗词的中文译文:
山亭种花厌脂粉,
纯种芭蕉三百本。
一心生意展不尽,
四面蟠根培自稳。
卷舒风日闪流翠,
滉滉清阴浸窗户。
烦君净拭湘竹床,
著我横眠听秋雨。
诗意和赏析:
诗词以山亭中种满芭蕉的景象为背景,抒发了作者艾性夫对尘世纷扰的厌倦之情,以及对自然清幽环境的向往。
诗的前四句描述了山亭中纯种芭蕉的茂盛景象,作者对于这种自然的生命力感到赞叹。芭蕉作为一种常见的绿色植物,象征着自然的纯洁和坚韧。
下一句"一心生意展不尽"表达了作者对于山亭中芭蕉茂盛和繁衍的景象展开无尽思绪的心境。作者通过芭蕉的繁茂来投射自己内心世界的广阔和丰富。
接着的"四面蟠根培自稳"描述了芭蕉的根系纵横交错、稳固有力的景象。这一表达方式既暗示了自然界的生命力和坚韧,也可视为作者对于自身内心的一种寄托和追求。
接下来的两句"卷舒风日闪流翠,滉滉清阴浸窗户"描绘了清风拂过芭蕉,绿叶闪烁的景象。这里的"卷舒风日"意味着风吹动芭蕉叶子,太阳照耀下叶子的闪烁。"滉滉清阴浸窗户"则表现了芭蕉的清凉和阴影,给人一种宁静和舒适的感觉。
最后两句"烦君净拭湘竹床,著我横眠听秋雨"则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寄托和渴望。作者希望友人能将湘竹床清洗干净,以便自己可以横卧其中,倾听秋雨的声音。这里的湘竹床和秋雨都是意境的象征,湘竹床代表安宁和舒适,而秋雨则寄托了作者对于自然的向往和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山亭中芭蕉景象的描绘,以及对自然环境和内心情感的表达,传达了作者对于纷扰世界的厌倦,对自然宁静的向往,以及对友情和心灵寄托的渴望。
往岁陪祠泰坛下,始一相见如相知。我今入幙君有待,喜得款语胜前时。便嗟陈事日侵汨,虽欲数面曾无期。忽闻兵吏已迎候,马有行色车将脂。贺君有意事清简,太守亦鄙寻常为。骐骥步骤岂局促,凤皇羽翼多威仪。汉家近亲不复有,召父旧闻於今隳。隳由狂者生利害,曾未略究民间宜。
帽落宫花,衣惹御香,凤辇晚来初过。鹤降诏飞,龙擎烛戏,端门万枝灯火。满城车马,对明月、有谁闲坐。任狂游,更许傍禁街,不扃金锁。玉楼人、暗中掷果。珍帘下、笑着春衫袅娜。素蛾绕钗,轻蝉扑鬓,垂垂柳丝梅朵。夜阑饮散,但赢得、翠翘双亸。醉归来,又重向、晓窗梳裹。
单骑欲之蜀,彩衣初过秦。王乔凫是舄,陶令酒名巾。灞上愁逢雪,褎中喜见春。两川风物美,不似走京尘。
君亲同是先王道,何如骨肉一处老。也知臣子合佐时,自古荣华谁可保。
久欲为僧避世喧,况当寰海正飞翻。五台自有天台院,处处流通玄妙门。
静夜无云惟自照,凤凰飞入合欢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