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中三亩宅,水上一轩开。
为有渔樵乐,非无仕进媒。
槎头收晚钓,荷叶卷新醅。
坐说鱼腴美,功名挽不来。
王安石(一○二一~一○八六),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歷签书淮南判官、知鄞县、通判舒州,召爲群牧判官。出知常州,移提点江东刑狱。嘉祐三年(一○五八),入爲度支判官,献万言书极陈当世之务。六年,知制诰。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出知江宁府。寻召爲翰林学士。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除参知政事,推行新法。次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七年,因新法迭遭攻击,辞相位,以观文殿学士知江宁府。八年,復相。九年,再辞,以镇南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判江宁府。十年,免府任,爲集禧观使,居江宁钟山。元丰元年(一○七八),封舒国公。后改封荆。哲宗元祐元年卒,年六十六。赠太傅。绍圣中謚文。着有《临川集》一百卷、《唐百家诗选》二十卷、《新经周礼义》二十二卷(残)。另有《王氏日录》八十卷、《字说》二十卷、《老子注》二卷、《洪范传》一卷、《论语解》十卷,与子雱合着《新经诗义》三十卷,均佚。事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四《王荆公安石传》。《宋史》卷三二七有传。 王安石诗,有全集本和诗集李壁注本两个系统。今以明嘉靖三十九年吉阳何氏抚州覆宋绍兴中桐庐詹大和刊《临川先生文集》(《四部丛刊初编》影印,其中诗三十七卷,第三十八卷有六首四言诗)爲底本。校以南宋龙舒刊《王文公文集》本(简称龙舒本),张元济影印季振宜旧本《王荆文公诗李雁湖笺注》本(张氏以爲系元大德本,据今人考证,实明初刻本,简称张本),清缪氏小岯山房刊本(简称缪本),日本蓬左文库所藏朝鲜活字本(简称蓬左本)。校本多出底本的诗,以及从他书辑得的集外诗,分别编爲第三十八、三十九、四十卷,各本多有与他人诗集互见或误收的诗,前人已多有指明。爲谨慎计,凡本集各本已收的诗,仍全部收入,在诗题下加注或加按说明;《瀛奎律髓》误收的他人诗,入存目。
诗词:《题友人郊居水轩》
田中三亩宅,水上一轩开。
为有渔樵乐,非无仕进媒。
槎头收晚钓,荷叶卷新醅。
坐说鱼腴美,功名挽不来。
中文译文:
朋友在乡间的水边小屋上题诗
三亩田地中有一座小屋,面临着水面而建。
这里有渔夫和樵夫的快乐,虽然没有仕途的机缘。
傍晚时分,收拾渔具进行垂钓,荷叶上盛着新酿的醅酒。
坐着品味着美味的鱼肉,体会到功名荣誉无法带来这种满足。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文人王安石创作的作品,以写景抒怀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宁静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功名利禄的淡漠态度。
诗中描绘了朋友在乡间的水边小屋生活的场景。田地中有一座小屋,面朝水而建,环境幽静宜人。在那里,渔夫和樵夫过着快乐自在的生活,他们并不追求功名富贵,也没有仕途上的机会,但他们的生活却充满了乐趣。
诗中提到了傍晚时分,朋友收拾渔具准备垂钓。荷叶上盛满了新酿的醅酒,给人以宁静和愉悦的感觉。作者坐在那里,品味着新鲜美味的鱼肉,享受着自然的馈赠。
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功名利禄的淡漠态度。他认为那些功名并不能带来真正的满足和美好的生活。虽然他欣赏朋友的田园生活,但他自己并不追求功名,也不认为功名能够给人带来真正的幸福和满足。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乡村田园的生活场景,通过对比田园生活和功名利禄的态度,表达了作者对宁静自在的田园生活的向往,并对功名富贵持有一种超脱和淡漠的态度。这首诗在宋代文学中代表了一种追求自由自在、超然物外的精神追求。
午睡谁扣门,隔篱唤童子。童子走来报,一二琴首士。摘茗烹沙铫,推窗拂石几。高山流水音,屡弹不肯止。我心本虚淡,无用宫商洗。渊明未尝弦,妙趣岂假此。道士颇不乐,指衣抱琴起。
论士平生妙和神,是谁无此耳轮囷。唤钟作瓮皆堪笑,自是渠侬听不真。
路断江淮已足忧,繁华犹自说苏州。万人金甲城头骑,十丈朱旗郡里楼。麋鹿昔游何处草,雁鸿不似去年秋。忍将一掬东归泪,付与娄江入海流。
红白桃花褪半梢,绿阴汪浅未全交。橹摇远岸日相射,扇落闲阶风自敲。
丁年笔力斡千钧,齿宿于今意转新。樱伐广陵聊作赋,梅开桂岭定宜人。暂从南极通冠冕,会向东方领缙绅。菊有黄花潭有水,愿寻汉事寿佳辰。
铃斋教令得民和,月色今宵十倍多。节物人家俱插柳,霁华田舍可鞭禾。坐中客醉僛僛舞,陌上花开缓缓歌。老子尚堪牵率在,夜归已有木鱼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