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原离乱后,真界积尘埃。
残月生秋水,悲风起故台。
居人今已尽,栖鸽暝还来。
不到无生理,应堪赋七哀。
皎然,名昼,姓谢氏,长城人,灵运十世孙也。居杼山,文章儁丽,颜真卿、韦应物竝重之,与之酬倡。贞元中,敕写其文集,入于祕阁。诗七卷。 皎然,福州人。嗣灵峰。住福州长生山,世称长生和尚。诗二首。(《全唐诗》卷八一五所收皎然为贞元间僧,此为另一人)
诗词:《题馀不溪废寺》
朝代:唐代
作者:皎然
中文译文:
武原离乱后,真界积尘埃。
残月生秋水,悲风起故台。
居人今已尽,栖鸽暝还来。
不到无生理,应堪赋七哀。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废弃的寺庙景象,寄托了诗人皎然对时代乱象的痛惜之情。
首两句“武原离乱后,真界积尘埃。”表达了当时战乱过后,寺庙荒废,积满了灰尘的景象。这里用“真界”来指代寺庙,有点象征意味,显示出诗人对佛法真理的尊崇。
接下来的两句“残月生秋水,悲风起故台。”将废寺和自然景观联系在一起。残月映照在秋水之中,寓意着寂寞和凄清。悲风吹动着废弃的台阶,唤起了过去的记忆和哀愁。诗人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增强了诗歌的悲怆之感。
接下来的两句“居人今已尽,栖鸽暝还来。”表达了寺庙废墟中已经没有人居住了,只有归巢的鸽子来回徘徊。寺庙的寂静和荒凉与曾经的人烟繁华形成鲜明的对比。
最后两句“不到无生理,应堪赋七哀。”诗人以寺庙的荒废来反观人世的无常。没有人居住的寺庙失去了佛像供奉的意义,诗人认为这里理应写下七哀的诗篇,表示对历史遗迹、时代的哀叹之情。
整首诗既以刻画寺庙废墟的景象来倾诉内心情感,又融入了对时代变迁的深思和对人生无常的领悟,展现了唐代文人士子对时代荒凉和人生无常的深切感受。
小横欲尽大横来,万壑千岩汹涌开。闻道洞天深几许,紫云深处有楼台。
吾非斯人谁与群,覆手翻手知交情。天南海北有离合,此生此意无寒盟。
一束乌薪抵百金,外间风雪政愁阴。履穿东郭先生病,梅老西湖处士吟。青帝未教春满目,玄冥还有岁寒心。蹇驴不踏长安道,恐落泥涂迹愈深。
济人曾现斩蛟手,慢学吴门作陆仙。雪月精神资句法,经纶器识得天全。评君全在羲皇上,许我难堪叔度贤。出处相悬同臭味,寄怀犹望捧来篇。
调笑何郎莫漫嫌,一杯为洗太官膻。品题今自东湖始,汤沐新封羹颉边。短制牙筹防易断,半和{左麦右骏去马}粉借微坚。山鸡隽永堪司荐,岂是从来野性便。
归舟莫讶太勿忙,会面何曾累十觞。孰与持螯霜月下,拍浮酒浪旧陂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