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豀七十里,半世只闻名。
一日见山色,千年怀友情。
古匏浮美醁,清水照尘缨。
霜月亭亭白,连床语到明。
陈宓(一一七一~一二三○),字师復,学者称復斋先生,莆田(今属福建)人。俊卿子。少及登朱熹之门,长从黄榦学。以父荫入仕。宁宗庆元三年(一一九七),调监南安盐税(本集《丁巳选调》)。歷主管南外睦宗院,再主管西外。嘉定三年(一二一○),知安溪县(明嘉靖《安溪县志》卷六)。七年,入监进奏院,迁军器监簿。九年,因建言忤史弥远,出知南康军。任满,改知南剑州,创延平书院。十七年,命知漳州,闻宁宗卒,乞致仕。理宗宝庆二年(一二二六),起提点广东刑狱,未上,主管崇禧观。绍定三年卒,年六十。追赠直龙图阁。有《復斋先生龙图陈公文集》二十三卷等。事见清干隆《福建通志》卷四四,《宋史》卷四○八有传。 陈宓诗,以清抄《復斋先生龙图陈公文集》(藏南京图书馆)爲底本。底本形式尚整饬,但错漏极多,除少量酌校有关书引录,大量明显形误字、别体字径改;涉及文义的误字,改后加校;部分无法确定的错漏,加校。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题喻景山大飞书房》是陈宓创作的一首宋代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仙豀七十里,
半世只闻名。
一日见山色,
千年怀友情。
古匏浮美醁,
清水照尘缨。
霜月亭亭白,
连床语到明。
诗意:
这首诗以题字喻景山大飞书房为题,表达了作者对山水之美的感慨,以及对友情的思念之情。诗中描绘了一位仙豀(指人物名)七十里远的美景,这个地方的名气早已家喻户晓,但作者自己却只是闻名而已。直到有一天,他亲眼目睹了这座山的美丽景色,激发了他对友情的深深思念。诗中还描绘了古老的匏(音páo)浮在美醁(音lù)中飘浮,清澈的水照着尘缨,冰冷的霜月洁白如亭亭之花,连绵的夜语一直传到天明。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山水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友情的思念之情。诗中的仙豀七十里是一个虚构的地名,但通过这个地名的描述,诗人展示了山水之美的壮丽和迷人之处。作者通过亲眼目睹山的美景,唤起了他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这种友情的怀念贯穿整首诗。古匏浮美醁、清水照尘缨、霜月亭亭白,这些描绘细腻的景象,使读者感受到了作者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友情深厚的情感。最后,诗中的连床语到明,暗示了作者对友谊的珍视和延续,友情的交流伴随着夜晚的流转,一直延续到天亮。整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描绘了美景和情感,表达了作者对友情的珍爱和思念之情,给人以深深的感动。
庐陵山水说西昌,天遣金华印此邦。诗本道他将取去,如何遗下一澄江?
虑远无如静,兹轩得地幽。一官虽智效,万仞更心游。风月趋吟笔,乾坤入坐筹。延英期上对,岂是为身谋。
幸自轻阴好片秋,如何余热未全休。大江欲近风光冷,平野无边草亦愁。
游刃有余地,孤忠不愧天。两朝资弼亮,四海赖陶甄。身后浮言汹,生前素履全。他时公论定,史笔看流传。
翠篠横侵鹤膝枝,江南篱落雪残时。杨郎笔下烟岚集,留作晴窗觅句资。
郡县齐瞻使者麾,马蹄行处是霜威。前驱宁免为负弩,高谢未能图拂衣。顾己自知吾道在,折腰甘被俗人议。古来策足皆贫贱,伊起耕夫吕钓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