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题喻景山大飞书房》

仙豀七十里,半世只闻名。
一日见山色,千年怀友情。
古匏浮美醁,清水照尘缨。
霜月亭亭白,连床语到明。

作者介绍

陈宓(一一七一~一二三○),字师復,学者称復斋先生,莆田(今属福建)人。俊卿子。少及登朱熹之门,长从黄榦学。以父荫入仕。宁宗庆元三年(一一九七),调监南安盐税(本集《丁巳选调》)。歷主管南外睦宗院,再主管西外。嘉定三年(一二一○),知安溪县(明嘉靖《安溪县志》卷六)。七年,入监进奏院,迁军器监簿。九年,因建言忤史弥远,出知南康军。任满,改知南剑州,创延平书院。十七年,命知漳州,闻宁宗卒,乞致仕。理宗宝庆二年(一二二六),起提点广东刑狱,未上,主管崇禧观。绍定三年卒,年六十。追赠直龙图阁。有《復斋先生龙图陈公文集》二十三卷等。事见清干隆《福建通志》卷四四,《宋史》卷四○八有传。 陈宓诗,以清抄《復斋先生龙图陈公文集》(藏南京图书馆)爲底本。底本形式尚整饬,但错漏极多,除少量酌校有关书引录,大量明显形误字、别体字径改;涉及文义的误字,改后加校;部分无法确定的错漏,加校。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题喻景山大飞书房》是陈宓创作的一首宋代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仙豀七十里,
半世只闻名。
一日见山色,
千年怀友情。
古匏浮美醁,
清水照尘缨。
霜月亭亭白,
连床语到明。

诗意:
这首诗以题字喻景山大飞书房为题,表达了作者对山水之美的感慨,以及对友情的思念之情。诗中描绘了一位仙豀(指人物名)七十里远的美景,这个地方的名气早已家喻户晓,但作者自己却只是闻名而已。直到有一天,他亲眼目睹了这座山的美丽景色,激发了他对友情的深深思念。诗中还描绘了古老的匏(音páo)浮在美醁(音lù)中飘浮,清澈的水照着尘缨,冰冷的霜月洁白如亭亭之花,连绵的夜语一直传到天明。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山水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友情的思念之情。诗中的仙豀七十里是一个虚构的地名,但通过这个地名的描述,诗人展示了山水之美的壮丽和迷人之处。作者通过亲眼目睹山的美景,唤起了他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这种友情的怀念贯穿整首诗。古匏浮美醁、清水照尘缨、霜月亭亭白,这些描绘细腻的景象,使读者感受到了作者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友情深厚的情感。最后,诗中的连床语到明,暗示了作者对友谊的珍视和延续,友情的交流伴随着夜晚的流转,一直延续到天亮。整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描绘了美景和情感,表达了作者对友情的珍爱和思念之情,给人以深深的感动。

  • 《和孟世功二首》

    不是风标六岁除,閒中应是乐琴书。逢辰自合膺殊选,遁世何妨且隐居。已爱新诗如沈谢,更听高论似严徐。时来会有腾骧日,未许傍人笑问疏。

  • 《岳阳楼杂咏十二绝》

    范公才具济川舟,翰墨居然第一流。第向遗文窥远意,原言忧乐继前修。

  • 《登庐山》

    五老峰巅望,天涯在目前。湘潭浮夜雨,巴蜀暝寒烟。泰华根同峙,嵩衡脉共联。凭虚有仙骨,日月看推迁。

  • 《别徐永元秀才》

    金汤既失险,玉石乃同焚。坠叶还相覆,落羽更为群。岂谓三秋节,重伤千里分。促离弦更转,幽咽水难闻。欲训相思处,山川间白云。

  • 《百花洲杂题》

    范公种竹水边亭,漂泊来游一客星。神理不应从此尽,百年草树至今青。

  • 《水涨乘小舟》

    一番冻雨洗郊丘,冷逼征衫四月秋。只喜青山泻悬瀑,不知黄潦涨平畴。登途已厌频舆轿,得意何妨且榜舟。处顺安贫聊自适,未应坎止愧乘流。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