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亭非伯夷筑,亭柱亦用秋山竹。
但令家有满架书,何虑妻儿少饘粥。
朝来相对亭上宾,洙泗尺度羲皇人。
先生已死名不泯,常与此亭作标准。
后来邻触阏伯怒,仆夫预起池鱼虑。
拆亭拆亭生拆柱,有孙抱柱出烟去。
三十年馀复改观,有孙如此不待赞。
似鲁灵光偶不全,令人见此空三叹。
周文璞,字晋仙,号方泉,又号野斋、山楹。原籍阳谷(今属山东)。宁宗庆元间爲溧阳丞(清嘉庆《溧阳县志》卷九)。与姜夔、葛天民、韩淲等多唱和。有《方泉诗集》传世。 周文璞诗,以汲古阁影宋抄《南宋六十家小集》本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读画斋刊《南宋群贤小集》本(简称群贤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题喻玉泉家亦可乐亭》是宋代周文璞所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以描写"喻玉泉家"的亭子为主题,通过对亭子的描写和亭主喻玉泉的境况,抒发了作者对先生喻玉泉的敬慕之情以及对时光流转和人事变迁的感慨。
这首诗在描述亭子的建造和装饰时,表达了一种简朴自然的美感。亭子的建造不像传说中的伯夷那样高耸巍峨,亭柱也不是用昂贵的材料,而是选用了秋山的竹子,展现了一种朴素而雅致的氛围。与此同时,亭子内满架的书籍也显示了主人喻玉泉的学识和追求。这种境况下,他无需担心妻儿的生活,因为家中已有丰盈的物质和丰富的精神滋养。
诗中提到的"洙泗尺度羲皇人"指的是古代的文学家羲皇,他以洙泗之水为尺度,绘制了地图,代表了测绘和文化的重要性。这里作者通过与羲皇相对,暗示自己与喻玉泉一样,注重文化修养和人文精神的追求。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变迁,亭子和喻玉泉的命运也发生了变化。后来的邻居触怒了周围的贵族,他们为了自身利益,拆除了亭子和亭柱,甚至将柱子上的孙子抱走。这种景象使人想起了鲁国的灵光,灵光被拆毁,给人一种空虚和无奈的感觉。
全诗以描写亭子和喻玉泉的命运起伏为线索,表达了作者对先生的敬仰和对物质变迁、人事易逝的深思。通过对亭子的描绘和喻玉泉的遭遇,诗人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对人生的思考,给人以启示和反思。
这首诗词以简约而含蓄的语言揭示了作者对喻玉泉的景仰和对人事变迁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于境遇和岁月变幻的思考。同时,通过亭子的建造和拆毁,诗人也提醒人们要珍惜文化和物质的积累,以及对精神追求的重视。整首诗既有对过去的怀念,又有对现实的警示,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和感悟。
危微精一,传之在心。二典勋华,光于有临。大原自天,端倪孰寻。岂无畴咨,培高浚深。寝明以昌,举元难壬。烝哉明良,嗣此德音。匪鉴而讽,匪扆而箴。启迪在初,有开宸襟。岩廊南风,{珍去王加衤}衣鼓琴。渊跃籋云,匣铏发镡。达其己充,泽彼苍黔。王度之恢,如玉如金。进而虞
治疾如治盗,要使复其常;藉曰用戈矛,全之宁欲伤。彼盗皆吾民,初非若胡羌;奈何一朝忿,直欲事欧攘?欧攘虽快心,少忍理则长。华陀古神医,煎浣到肺肠,取效虽卓荦,去死真毫芒。君审欲除盗,惟当法龚黄,抚摩倘有道,四境皆耕桑。我亦以治疾,不减玉函方。
知得清名二十年,登山上坂乞新篇。除书近拜侍臣去,空院鸟啼风竹前。
梅黄又见纤纤雨。客里情怀两眉聚。何处烟村啼杜宇。劝人归去,早思家转,听得声声苦。利名萦绊何时住。恼乱愁肠成万缕。满眼兴亡知几许。不如寻个,老松石畔,作个柴门户。
本来银汉是红墙,隔得卢家白玉堂。谁与王昌报消息,尽知三十六鸳鸯。
诵史胸翻海,谈兵气拔山。奔驰非得已,矍铄未容闲。瓜戍开年赴,梅关趁腊还。同僚如问我,炊玉待春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