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若无人到,真僧出复稀。
苔侵行道席,云湿坐禅衣。
涧鼠缘香案,山蝉噪竹扉。
世间长不见,宁止暂忘归。
祖咏,洛阳人。登开元十二年进士第,与王维友善。诗一卷。
中文译文:《题远公经台》
没有人来到兰若寺,真正的僧人也很稀少。
青苔侵蚀了走道的拾铺,云雾湿润了禅衣的坐垫。
溪边的老鼠爬上了香案,山间的蝉鸣扰动了竹门。
在这世间很久没有见面,还不如暂时忘记回去的念头。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由唐代诗人祖咏所作,描述了兰若寺远离尘嚣,僧人很少,清静宁荣的景象。诗人通过描写寺庙的境况,表达了他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对追求宁静心境的向往。
首先,诗中提到兰若寺几乎没有人光顾,真正的僧人也稀少。这暗示了寺庙的宁静和清净,与外界喧嚣的世俗相对立。青苔侵蚀了走道的拾铺,云雾湿润了禅衣的坐垫,描绘了一种有年代感的孤寂和安静的氛围。
接着,诗人提到溪边的老鼠爬上了香案,山间的蝉鸣扰动了竹门,以此突出了兰若寺中的静谧与宁静。这些细节描写展示了大自然的美好和与它共处的安详心情。
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对现实生活的疲倦和对离开尘嚣回归清静的向往之情。他说:“在这世间很久没有见面,还不如暂时忘记回去的念头”,表达了一种对人世间纷扰的失望和厌倦,希望能暂时抛开世俗的琐碎忧虑,回归内心的平静和宁静。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细致入微的描写,勾勒出了兰若寺的景象和诗人的心境。通过对禅寺的描写,表达了对宁静和追求心灵解脱的向往,充满了内心的孤独、忧伤和超脱尘世的思考。整首诗音韵和谐,意境深远,给人以静谧和思考的空间。
公乎真爱山,看山旦连夕。犹嫌山在眼,不得着脚历。枉语山中人,匄我涧侧石。有来应公须,归必载金帛。当轩乍骈罗,随势忽开坼。有洞若神剜,有岩类天划。终朝岩洞间,歌鼓燕宾戚。孰谓衡霍期,近在王侯宅。傅氏筑已卑,磻溪钓何激。逍遥功德下,不与事相摭。乐我盛明朝,于焉
茶瓯沙帽惯迎宾,不是诗人即道人。细雨斜风君莫出,绿阴门外有红尘。
晨风战枯荷,清霜杀高柳。人生俯仰间,能得几重九。节序来无停,已及黄花酒。流落拾遗心,西江独回首。
不算菩提与阐提,惟应执著便生迷。无端指个清凉地,冻杀胡僧雪岭西。长绳不见系空虚,半偈传心亦未疏。推倒我山无一事,莫将文字缚真如。
年年春日寒欺客,今日春无一半寒。不觉转头逢岁换,便须揩目待花看。争新游女幡垂鬓,依旧先生日照盘。从此不忧风雪厄,杖藜时可过苏端。
仙人剪水银河边,仙风吹散花联翩。明星撩乱入我眼,风紧一阵随天旋。如今谁卧剡溪雪,如今谁访山阴船。古人气韵不可见,晓来对此空悠然。檐前未觉眼界豁,临眺忽忆楼居仙。若为留得数玉树,六月绕屋生清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