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虽居城邑,趣不落人间。
门外尘埃满,庭中日月间。
潮随朝梵响,雨入定衣斑。
几欲携筇去,松阴一叩关。
王珪(一○一九~一○八五),字禹玉,华阳(今四川成都)人。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通判扬州,召直集贤院。累官知制诰,翰林学士,知开封府,侍读学士。神宗熙宁三年(一○七○),拜参知政事。九我,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哲宗即位,封岐国公,卒于位。謚文恭。珪仕英宗、神宗、哲宗三朝,以文章致位通显。有集百卷,已佚。清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辑成《华阳集》六十卷,附录十卷。武英殿聚珍版印时,删编爲四十卷。事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上集卷八叶清臣撰《王文恭珪神道碑》,《宋史》卷三一二有传。 王珪诗,以武英殿聚珍版《华阳集》(其中诗六卷)爲底本,校以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另辑得集外诗,编爲第七卷。
《题招提院静照堂》是宋代王珪所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身虽居城邑,趣不落人间。
门外尘埃满,庭中日月间。
潮随朝梵响,雨入定衣斑。
几欲携筇去,松阴一叩关。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王珪在招提院静照堂中的景象和思考。王珪虽然身体居住在城市,但他的兴趣和心境却超越尘世。他感受到门外尘埃的积聚,而庭院中的日月却依然照耀。他听到潮水随着晨钟梵唱起伏,雨水也打湿了他的定衣,但这些并没有阻止他的思索。他内心渴望离开这个喧嚣的世界,去追寻内心的宁静。他准备带上拐杖,向着松树的阴凉处走去,只需轻轻敲门一下,那里就是他追求的宁静所在。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凝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离尘的向往和对宁静境地的追求。通过对招提院静照堂的描绘,诗人将自己的心境与外在的环境相对照,形成了一种鲜明的对比。尘埃满门与日月共辉的景象,凸显了人世间的喧嚣与繁忙,以及内心的宁静与追求之间的对立。晨钟梵唱、雨水打湿定衣的描写,则表达了时间流转和外界变化对内心的影响,但这些变化并不能阻止诗人追求宁静的决心。
整首诗词以一种淡泊而超然的情绪,表达了诗人追求心灵自由与宁静的愿望。他渴望离开城市的喧嚣,追随内心的声音,寻求一方宁静的世界。松阴一叩关的表述,充满了诗人的决心和对理想境地的向往。这首诗词透露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内心的追求,表达了对自由、宁静和超越尘世的渴望,给人以深思和共鸣。
土面灰头不染尘,华街柳巷乐天真。金鸡唱晓琼楼梦,一树华开浩劫春。
南位之南下曲街,画罗窗户隔红梅。方方丈石平如掌,曾是官家拜斗来。
春筦方中,正良辰馀五,韶光明媚。晓见非烟佳气,满堂融溢。学语儿童喜色。庆间世、悬弧此日。休言未、结组弹冠,不劳戏傲泉石。生平服膺道德。看名高谷口,年齐箕翼。况有宁馨,已报月宫消息。只这谁人似得。且莫惜、高张华席。应须拚、明日扶头,尽教金盏频侧。
独坐书斋日正中。平生三昧试茶功。起看水火自争雄。势挟怒涛翻急雪,韵胜甘露透香风。晚凉月色照孤松。
惠帝君臣一样愚,九龙翁仲泪如珠。眼前丧乱浑如冈,崇有何当却破无。
短褐身披满渍苔,灵溪深处观门开。却从城里移琴去,许到山中寄药来。临水古坛秋醮罢,宿杉幽鸟夜飞回。丹梯愿逐真人上,日夕归心白发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