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题赵秀才壁》

日日危亭凭曲栏,几层苍翠拥烟鬟。
连朝策马冲云去,尽是亭中望处山。

作者介绍

陈造(一一三三~一二○三),字唐卿,高邮(今属江苏)人。孝宗淳熙二年(一一七五)进士,调太平州繁昌尉。歷平江府教授,知明州定海县,通判房州并权知州事。房州秩满,爲浙西路安抚司参议,改淮南西路安抚司参议。自以转辗州县幕僚,无补于世,置江湖乃宜,遂自号江湖长翁。宁宗嘉泰三年卒,年七十一。有《江湖长翁文集》四十卷,由子师文刊刻行世,陆游爲之序,已佚。明神宗万历四十六年(一六一八)仁和李之藻获抄本,与秦观集同刊于高邮。事见本集卷首自序及元申屠駉《宋故淮南夫子陈公墓志铭》。 陈造诗,以明李之藻刊本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诗集外的作品另编一卷。

作品评述

《题赵秀才壁》是宋代陈造所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以描绘一处危楼为主题,展现了诗人对山水景色的赞美和对壮丽自然景观的向往。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日日危亭凭曲栏,
几层苍翠拥烟鬟。
连朝策马冲云去,
尽是亭中望处山。

这首诗词的意境主要通过描写亭台楼阁和山水景色来表达。诗人描述了自己每天都危坐在亭子里,倚着曲栏,眺望着远处的山峦。亭子层层叠叠,苍翠的山林将其环绕,宛如一位美丽的云鬟。每天早晨,诗人骑马出行,直冲云霄,一直朝着远方的山峰去。整个亭子中,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一片壮丽的山景。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山水的喜爱和向往。诗中的亭子具有象征意义,代表着人们在喧嚣尘世中寻求宁静和自然之美的心灵栖息之所。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传达了对自由、追求梦想和远方的向往之情。整首诗意境清新脱俗,让人感受到山水之间的宁静与壮丽,同时也激发了人们对美好自然的向往和追求。

这首诗词的赏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自然美的描绘:诗人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了一幅山水画卷,将自然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描绘亭子、山峦、云霄等元素,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自然景色的壮丽和恢弘。

2. 对人生追求的表达:诗中的亭子象征着人们内心深处对自由和追求的向往,诗人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通过仰望山峦,骑马冲云,表达了对远方、梦想和理想的追求之情,展现了人生奋斗和追求的精神。

3. 心灵栖息之所的意象:亭子作为一个庇护之所,让人们在喧嚣尘世中找到片刻宁静。亭子与山水融为一体,使人们在其中沉思、放松心灵,享受大自然的美好,寻求内心的宁静与舒适。

总之,这首《题赵秀才壁》通过对山水景色的描绘,以及对自由、追求和宁静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和人生意义的追求。读者在欣赏这首诗词时,可以感受到自然的壮丽与宁静,同时也被鼓舞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和内心的宁静。

  • 《七言诗》

    阴云起兮白雪飘。

  • 《春日舟中对雪寄刁经臣》

    谁道江南暖,新春见雪飞。鸥来亲客艇,花乱上人依。古郡地偏寂,野窗寒入微。戴家人不远,欲去未能归。

  • 《纪行十首 观音山》

    连山争南驰,划断沧江曲。势如万马奔,鞭镫忽回复。石角不戴土,苍然四无麓。寸草不得荣,唯含古苔绿。浪波撞其根,岩窦飨琴筑。浮图乃善幻,凌虚驾佛屋。行人愿利涉,望拜各致祝。人生贵无事,安能虑存覆。我欲升其巅,凭高快心目。飞传不可留,一往如电速。

  • 《有赠》

    莫道妆成断客肠,粉胸绵手白莲香。烟分顶上三层绿,剑截眸中一寸光。舞胜柳枝腰更软,歌嫌珠贯曲犹长。虽然不似王孙女,解爱临邛卖赋郎。锦里芬芳少佩兰,风流全占似君难。心迷晓梦窗犹暗,粉落香肌汗未干。两脸夭桃从镜发,一眸春水照人寒。自嗟此地非吾土,不得如花岁岁看。

  • 《忆游天台寄道流》

    忆昨天台到赤城,几朝仙籁耳中生。云龙出水风声过,海鹤鸣皋日色清。石笋半山移步险,桂花当洞拂衣轻。今来尽是人间梦,刘阮茫茫何处行。

  • 《题范阳祖泽士荣松斋》

    九天风雨岁寒频,十八公边夜边身。气味菟□□□□,□朋梅竹可三人。秦皇爱护加封爵,夏后栽培作社□。可以书灯照吟榻,落毛扫石当茶薪。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