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最清旷,及来愁已空。
数点石泉雨,一溪霜叶风。
业在有山处,道成无事中。
酌尽一尊酒,病夫颜亦红。
唐求,居蜀之味江山,至性纯慤。王建帅蜀,召为参谋,不就。放旷疎逸,邦人谓之唐隐居。为诗捻稿为圆,纳之大瓢,后卧病,投瓢于江,曰:“斯文苟不沈没,得者方知吾苦心尔。”至新渠,有识者曰:“唐山人瓢也。”接得之,十纔二三。今编诗一卷。
题郑处士隐居
不信最清旷,及来愁已空。
数点石泉雨,一溪霜叶风。
业在有山处,道成无事中。
酌尽一尊酒,病夫颜亦红。
中文译文:
题郑处士隐居
不相信处士最为安宁,但当我来到这里,担心已经消失。
数点着泉水的雨,一溪吹来的霜叶的风。
我在有山的地方从事功业,悟道后再也没有烦恼。
将一杯酒饮干,即便我病重,面色也变红润。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隐居的生活境界,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诗中描绘了一个处士隐居的景象,处士住在有山的地方,环境清幽宜人。作者认为,这个地方非常清静,让人产生一种宁静和安详的感觉。当作者来到这里时,他的忧虑和烦恼都消失了,心里变得空灵起来。
诗中的“数点石泉雨,一溪霜叶风”通过这两句具象的描述,让人感受到山中的景象。石泉雨点点落在石头上,溅起水花;溪水中的霜叶随风飘舞,给人一种清凉的感觉。这些景象与隐居的环境相呼应,将人们的注意力从喧嚣的世界转移到了安详宁静的自然之中。
诗中还提到了“业在有山处,道成无事中”。这里的“业”指的是修行和从事的工作,而“道”则指的是修炼心性、悟道的境界。作者通过这一句表达了他选择隐居的动机和境界。他认为,有山的地方更有利于修行,而修道成功后,人就能够无所事事,没有烦恼和束缚。
最后两句“酌尽一尊酒,病夫颜亦红”,表达了作者对自己隐居生活的满足和舍弃名利的态度。作者虽然身体不好,但在隐居的环境中,他能够释放自己,享受酒宴的欢乐,使得他即使生病也能够面色红润。这表明他内心的宁静和快乐远远超越了身体上的困扰。
整首诗所表达的意境和情感与唐代隐逸文化密切相关。在那个时代,许多文人士大夫对于世俗的名利已经感到厌倦,开始向往山水间的隐逸生活,将修道和从事文学艺术结合在一起。这首诗即是其中的佳作,充满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赞美,表现了作者抛弃尘世烦恼,寻求内心的宁静和自我修养的追求。
大老今居东海滨,燕居晚岁更申申。外生但喜长依教,一笑相从莫问贫。闲里只将诗作活,酒边犹有笔如神。乞言授几俱休论,且作羲皇以上人。
朝云暮雨镇相随,去雁来人有返期。玉枕只知长下泪,银灯空照不眠时。仰看明月翻含意,俯眄流波欲寄词。却忆初闻凤楼曲,教人寂寞复相思。
寒雨萧萧落井梧,夜深何处怨啼乌。不知一盏临邛酒,救得相如渴病无。
汉家伊洛九重城,御路浮桥万里平。桂户雕梁连绮翼,虹梁绣柱映丹楹。朝光欲动千门曙,丽日初照百花明。燕赵蛾眉旧倾国,楚宫腰细本传名。二月桑津期结伴,三春淇水逐关情。兰丛有意飞双蝶,柳叶无趣隐啼莺。扇里细妆将夜并,风前独舞共花荣。两鬟百万谁论价,一笑千金判是轻。
老火西流,风露洗、银湾一色。还又近、半秋天气,月将成魄。玉燕来时清梦觉,书麟游处飞仙谪。问东南、一尉着斯人,如何得。君不学,吴门卒。君不问,长安狄。且持杯半揖,楚江鸂鶒。东府西台看历遍,归来绿野盟泉石。却从容、三万六千朝,追元白。
金叶银茎报有秋,明珠万斛堂中收。自从一饱家田饭,不用埋头向外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