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家作虚亭,独得江山清。
四向各有适,万趣合自呈。
夜深虫鸟息,渐闻泉石鸣。
日高烟霭去,始见峰峦生。
之人务佳尚,意与贤豪倾。
中盘瀹薇蕨,傍砌颠瓶罂。
毫端潜造物,局上暗投兵。
乐游时景迈,薄宦身事萦。
种花行老色,驯猿无故情。
萧散复后期,外尘殊可轻。
蔡襄(一○一二~一○六七),字君谟,兴化仙游(今属福建)人。仁宗天圣八年(一○三○)进士,爲西京留守推官。庆历三年(一○四三),知谏院,进直史馆,兼修起居注。次年,以母老求知福州,改福建路转运使。皇祐四年(一○五二),迁起居舍人、知制诰,兼判流内铨。至和元年(一○五四),迁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三年,以枢密直学士再知福州,徙泉州。嘉祐五年(一○六○),召爲翰林学士、三司使。英宗即位,以端明殿学士知杭州。治平四年卒,年五十六。孝宗干道中,赐謚忠惠。有《蔡忠惠集》。事见《欧阳文忠公集》卷三五《端明殿学士蔡公墓志铭》,《宋史》卷三二○有传。 蔡襄诗九卷,以明万历四十三年陈一元校,朱谋玮、李克家重校《蔡忠惠集》四十卷本爲底本(藏上海图书馆),校以明万历四十四年蔡善继双瓮斋刻《宋蔡忠惠文集》三十六卷本(简称蔡本,藏北京图书馆),明天启二年丁启濬、顔继祖等刻《蔡忠惠诗集全编》二卷本(简称诗集,藏上海图书馆),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端明集》四十卷本(简称四库本),近人朱翼庵影印《宋蔡忠惠公自书诗真迹》(简称手迹)。集外诗另编一卷。集中卷七《度南涧》“隠隠飞桥隔野烟”,《入天竺山留客》“山光物态弄春晖”,《十二日晚》“欲寻轩槛倒清尊”,宋洪迈《万首唐人绝句》收爲张旭诗,《蔡忠惠诗集》有注,以爲洪迈误收,今仍保留原状。
《题周著作萃贤亭》
君家作虚亭,独得江山清。
四向各有适,万趣合自呈。
夜深虫鸟息,渐闻泉石鸣。
日高烟霭去,始见峰峦生。
之人务佳尚,意与贤豪倾。
中盘瀹薇蕨,傍砌颠瓶罂。
毫端潜造物,局上暗投兵。
乐游时景迈,薄宦身事萦。
种花行老色,驯猿无故情。
萧散复后期,外尘殊可轻。
中文译文:
你家建了一座空亭,独享江山的清幽。
四面环境适宜,万种趣味自然呈现。
夜深的时候虫鸟静默,渐渐听到泉水和石头的声音。
阳光高照烟霭散去,才看见峰峦起伏。
贵族们追求美好,有意与贤良豪杰交往。
中央摆满了盛开的薇蕨,旁边放着颠簸的花瓶。
毛笔悄悄地创造着物象,棋局上暗地里投下兵子。
快乐地游玩时光的景色超越了狭隘的官场,薄弱的宦官身事缠绕着。
种花的老人脸上有岁月的痕迹,驯养猿猴没有特定的感情。
轻松自在地度过晚年,外界的尘世变得微不足道。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题周著作萃贤亭》是宋代文人蔡襄所作,描绘了一幅幽静山水之间的景象。诗中描述了一座虚亭,位于江山之间,享受着宁静和清幽。四周环境宜人,万种趣味自然呈现。夜深时,虫鸟安静,逐渐可以听到泉水和石头的声音。当阳光升起,烟霭散去,峰峦才显现。
诗中还表达了一种对美好和真善的追求。贵族们追求美好,希望与贤良豪杰交往。亭中摆满了盛开的薇蕨,旁边放着颠簸的花瓶,寓意着文人创作的灵感与艺术的表现。毛笔悄悄地创造着物象,棋局上暗地里投下兵子,显示出文人的才情和机智。诗中还提到乐游时光的景色超越了狭隘的官场,薄弱的宦官身事缠绕着。种花的老人脸上有岁月的痕迹,驯养猿猴没有特定的感情。最后,诗人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认为远离尘嚣的生活更加轻松和自在。
整首诗以山水景色为背景,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对人物心境的描写,展示了作者对自然与人文的融合与追求。诗中透露出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真善美的追求,以及对尘世纷扰的超脱。通过描述自然景色和人物思想情感的交织,蔡襄表达了对理想世界的渴望和对人生境遇的思考。整首诗给人以宁静、淡泊、超然的感觉,向人们传递了一种追求内心平静与自由的美好愿望。
之子蕴琅玕,幽轩足考槃。茏葱烟翠湿,琐碎日光寒。似向兰亭见,全胜墨三看。是中虽信美,未可懒弹冠。
客路行多少,干人无易颜。未成终老计,难致此身闲。月兔走入海,日乌飞出山。流年留不得,半在别离间。
春来脚不踏青青,梦里还家梦又醒。一树垂杨楼外绿,莺声不似故园听。
曾求芳茗贡芜词,果沐颁沾味甚奇。龟背起纹轻炙处,云头翻液乍烹时。老丞倦闷偏宜矣,旧客过从别有之。珍重宗亲相寄惠,水亭山阁自携持。
放下著,须弥山。分明北斗面南看。没丝毫,相阻拦。休儱侗,莫颟顸。含元殿上问长安。欲归家,行路难。放下著,须弥山。百斛油麻水上摊。欲成团,真个难。除有累,去痴顽。无心犹是隔重关。到其中,方是安。
渺渺云山去几重,依依独听广陵钟。明朝借问南来客,五马双旌何处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