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须独立领秋光,何用安排石鼓双。
平揖青原未为差,更於竹外见长江。
杨万里(一一二七~一二○六),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高宗绍兴二十四年(一一五四)进士,调赣州司户参军。歷永州零陵丞、知隆兴府奉新县。孝宗干道六年(一一七○),召爲国子博士(本集卷一三三《国子博士告词》注),迁太常博士、将作少监。出知漳州,改常州。淳熙六年(一一七九),提举广东常平茶盐(同上书《广东提举告词》注),寻除本路提点刑狱。召爲尚左郎官。十二年以地震应诏上书,擢东宫侍读。十四年,迁祕书少监(同上书《祕书少监告词》注)。十五年,因上疏驳洪迈太庙高宗室配飨议,出知筠州。光宗即位,召爲祕书监。绍熙元年(一一九○),兼实录院检讨官,会孝宗日历成,宰臣令他人爲序,遂以失职丐去,出爲江东转运副使,权总领淮西江东军马钱粮。因论江南行铁钱不便,忤宰相意,改知赣州,未赴。宁宗即位,屡召屡辞。庆元五年(一一九九)致仕(同上书《通议大夫宝文阁待制致仕告词》注)。开禧二年卒,年八十。謚文节(《宋会要辑稿》礼五八之一○○)。有《诚斋集》、《易传》等传世。事见其子长孺撰墓志(清干隆刊《杨文节公文集》卷末附)。《宋史》卷四三三有传。 杨万里诗四十二卷辞操一卷,以宋端平间刊本(原书藏日本东京宫内厅书陵部)爲底本。校以宋淳熙、绍熙间递刻之《诚斋先生江湖集十四卷荆溪集十卷西归集四卷南海集八卷江西道院集五卷朝天续集八卷退休集十四卷》(简称宋递刻本,藏北京图书馆,原该共六十三卷,今残存六十卷)、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诚斋集》(简称四库本)。参校明末毛氏汲古阁钞本《诚斋集》(简称汲古阁本,今藏上海图书馆)、清干隆六十年吉水杨氏带经轩刊《杨文节公诗集》(简称杨本)。另从诸书辑得之集外诗,编爲第四十四卷。
《题周子中司户乘成台三首》是宋代杨万里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是:
只需独立领略秋光,
何必安排石鼓成双。
平和地向青原行礼,
再往竹外观长江。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欣赏和对人生态度的思考。诗中的"石鼓"和"竹外长江"都是景物的象征,通过这些景物的描绘,诗人表达了他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生的思考。
诗的第一句"只需独立领略秋光"表达了诗人独自欣赏秋天的美景的心情,他认为只需独自站在那里,就能领略到秋天的美丽,不需要其他的装饰。
第二句"何必安排石鼓成双"则表达了诗人对人为修饰的反思。他认为自然本身就是最美的,不需要人为的修饰,因此对于石鼓这样的人为装饰并不感兴趣。
第三句"平和地向青原行礼"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他平和地向青原行礼,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敬重和谦逊。
最后一句"再往竹外观长江"则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他认为只有在欣赏了自然之后,才能更好地认识到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因此他希望能够继续前行,去观察更广阔的世界。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生的思考,展现了他独特的审美观和对自然的热爱。
莎衫筠笠。正是村村农务急。绿水千畦。惭愧秧针出得齐。风斜雨细。麦欲黄时寒又至。馌妇耕夫。画作今年稔岁图。
灵承上帝,厉意专精。设洗于阼,疊水以清。兴以致洁,感通神明。无远弗居,其乡兹诚。
羽旗云车,飘飘自天。猗欤南箕,歆嘉升烟。牲饩粢盛,俎簋铏笾。维神戾止,从空泠然。
此老手中棒,轻轻也有瘢。佛来与三十,某甲莫须餐。
闻道还沂上,因声寄洛滨。别时花欲尽,归处酒应春。聚散同行客,悲欢属故人。少年追乐地,遥赠一沾巾。
尧夫非是爱吟诗,诗是尧夫乐事时。天道亏盈如橐籥,圣人言语似著龟。光阴去后绳难系,筋力衰时药不医。莫把闲愁伴残照,尧夫非是爱吟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