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题祝道士房》

悠悠行处是风波,万事万惊久琢磨。
心逐世情知龃龉,身求闲伴恐蹉跎。
功名自古时应少,山水输君乐最多。
争得有田收迹去,比中文酒数经过。

作者介绍

曾巩(一○一九~一○八三),字子固,世称南丰先生,建昌军南丰县(今属江西)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歷官太平州司法参军、馆阁校勘、集贤校理兼判官告院,出通判越州,歷知齐、襄、洪、福、明、亳、沧诸州。神宗元丰三年(一○八○)判三班院,迁史馆修撰。五年,爲中书舍人。六年,病逝于江宁,年六十五。理宗时追謚文定。《宋史》卷三一九有传。曾巩出欧阳修门下,以散文着称。有《元丰类稿》五十卷,《续元丰类稿》四十卷,《外集》十卷。今仅存《元丰类稿》,并有宋刻《曾南丰先生文粹》十卷和金刻《南丰曾子固先生集》三十四卷传世。 曾巩诗九卷,以清康熙五十六年长洲顾崧龄刻《元丰类稿》爲底本,校以元大德八年东平丁思敬刻本(简称元刻本),并吸收清何焯《义门读书记》(简称读书记)中的校勘成果。参校本有:明正统十二年邹旦刻本(简称正统本),明嘉靖四十一年黄希宪刻本,有顾之逵跋并录何焯批校(简称顾校本),明嘉靖王抒刻本,有吴慈培录何焯校跋(简称吴校本),明隆庆五年邵廉刻本,有傅增湘校跋并录何焯校跋(简称傅校本),明万历二十五年曾敏才等刻本(简称万历本),明万历二十五年曾敏才等刻清顺治十五年重修本,有章钰校并录何焯、姚椿校(简称章校本),金刻本《南丰曾子固先生集》(简称曾子固集)等。集外诗附于编末。

作品评述

《题祝道士房》是宋代文学家曾巩的诗作。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悠悠行处是风波,
万事万惊久琢磨。
心逐世情知龃龉,
身求闲伴恐蹉跎。
功名自古时应少,
山水输君乐最多。
争得有田收迹去,
比中文酒数经过。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曾巩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诗人觉得人生充满了变幻和波折,处处都是风波和困惑,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需要长时间的琢磨。他认为人的内心受到现实社会的压力和矛盾的困扰,追求内心的宁静和悠闲似乎是一种奢望,因为现实的种种牵绊可能导致时光的虚度。他认为功名利禄在历史上一直少有能够得到的,而真正能够带给人快乐的是山水之间的悠闲自得。他希望能够争取到一片田地,安顿下来,享受宁静和从容,与文人共饮美酒,度过人生的岁月。

赏析:
这首诗以悠悠行处的风波为开篇,直接揭示了生活中的困扰和挑战。通过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如重复的“悠悠”和“万事万惊”,诗人加强了对人生无常和纷扰的描绘。他表达了对世俗纷扰的厌倦,追求内心的宁静和闲适的愿望。诗中的“心逐世情知龃龉”一句,表达了内心与外界现实之间的矛盾和不和谐。他认为在功名利禄面前,山水之间的宁静和乐趣才是真正值得追求的。

诗人对功名利禄持有独特的态度,他认为功名在历史上本就不是易得之物,而在与山水相比较时显得微不足道。这反映了他对世俗追求的冷漠,并对自己的人生价值进行了思考。他希望能够争取到一方田地,追求自己内心的宁静和自在,与志同道合的文人一起共享美酒,过上自由自在的生活。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人生的思考和对功名利禄的颠覆性看法,表达了诗人对宁静和闲适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现实社会压力和矛盾的反思。诗人通过山水和美酒这两个象征物,抒发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内心平静的追求。

  • 《送赵司令之金陵》

    自古词人例谪迁,十年无路可栈天。督师上正倚裴相,破贼叔应推谢玄。伏枥骥思沙漠外,脱韝鹰去碧霄边。僧隟早辱莱公赏,他日牵联得并传。

  • 《阖闾城怀古》

    五湖春水接遥天,国破君亡不记年。惟有妖娥曾舞处,古台寂寞起愁烟。

  • 《京邸漫题》

    不遑将母兄嗟弟,无能以为尔与余。独坐小楼风雨急,江南岁晚雁何如。

  • 《建平途次》

    野桥田径滑,官路柳条新。流水伴丽日,野花留晚春。点空知去翼,冲绿有归人。自笑谙岐路,无劳更问津。

  • 《临江仙》

    今夜征帆何处落,烟村几点人家。莫惊双泪向风斜。渔人西塞曲,商女后庭花。从此五湖归去好,一杯酒送生涯。多情犹解惜年华。春闺重见处,霜鬓不须嗟。

  • 《举与万法为侣因缘颂》

    秤鎚搦出油,闲言长语休。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杨州。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