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题竹阁》

竹阁寒相倚,云窗晚共开。
闲身方外去,幽意静中来。
声响风随箨,阴移石上苔。
迟留更清夜,待月露盈杯。

作者介绍

刘述,字孝叔,湖州人。举进士,为御史台主簿,知温、耀、真三州,提点江西刑狱,累官都官员外郎,六年不奏考功课。知审官院胡宿言其沉静有守,特迁兵部员外郎,改荆湖南北、京西路转运使,再以覃恩迁刑部郎中。

刘述的生平

  神宗立,召为侍御史知杂事,又十一年不奏课。帝知其久次,授吏部郎中。尝言去奢当自后宫始,章辟光宜诛,高居简宜黜,张方平不当参大政,王拱辰不当除宣徽使。皆不报。滕甫为中丞,述将论之。甫闻,先请对。甫退,述乃言甫为言官无所发明,且擿其隐慝。帝曰:“甫遇事辄争,裨益甚多,但外人不知耳。甫谈卿美不辍口,卿无言也。”

  王安石参知政事,帝下诏专令中丞举御史,不限官高卑。赵抃争之,弗得。述言:“旧制,举御史官,须中行员外郎至太常博士,资任须实历通判,又必翰林众学士与本台丞杂互举。盖众议佥举,则各务尽心,不容有偏蔽私爱之患。今专委中丞,则爱憎在于一己。若一一得人,犹不至生事;万一非其人,将受权臣属托,自立党援,不附己者得以中伤,媒蘖诬陷,其弊不一。夫变更法度,其事不轻,而止是参知政事二人,同书札子。且宰相富弼暂谒告,曾公亮已入朝,台官今不阙人,何至急疾如此!愿收还前旨,俟弼出,与公亮同议,然后行之。”弗听。

作品评述

《题竹阁》是宋代诗人刘述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竹楼冷冷地依偎着,云彩缓缓地升起。
闲逸的身心离开尘嚣,幽静的思绪在寂静中涌现。
声音回响,风随着竹叶摇曳,阴影移动,石头上的苔藓。
我慢慢停留,等待更清澈的夜晚,等待月亮升起,露水满满的杯子。

诗意:
《题竹阁》通过描绘竹楼、云彩和自然元素,表达了诗人远离尘世的心境和对宁静与美好的向往。诗中的竹楼被描绘为安静、凉爽的避世之地,与外界的纷扰相隔离。诗人离开喧嚣的尘世,进入这个幽静的地方,心灵得到了片刻的宁静。他聆听着声音回响,感受着微风拂动竹叶所带来的声响,以及阴影在石头上的移动,这些细微的变化都给他带来了悠远的意境。他宁静地等待着夜晚的到来,期待月亮升起,杯子里盛满了晶莹的露水。

赏析:
《题竹阁》以简洁而凝练的语言,通过描绘自然景物的变化和诗人内心的感受,展示了宋代文人追求宁静和超脱尘世的情感和理想。诗中的竹楼、云彩和自然元素都是典型的宋代文人意象,与他们对高雅、淡泊和清静的追求相契合。通过这些意象的运用,诗人刘述将自己的心境与自然景物相结合,以达到表达内心感受的目的。

诗中的竹楼被描绘为一处幽静、凉爽的场所,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宁静和超脱尘世的意愿。云彩的升起和自然声音的回响,为诗境增添了一种安详的氛围。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传达了他对自然与人文的融合与和谐的向往。

整首诗词以静谧、宁静的意境贯穿始终,展示了宋代文人对隐逸生活的追求和对自然与心灵的共鸣。诗人通过艺术手法创造出一种清新的意境,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内心的宁静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题竹阁》以简洁的语言和清丽的意境,将自然景物与人文情感相结合,展现了宋代文人独特的审美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夜闻湖中渔歌》

    梦回一灯翳复明,卧闻湖上渔歌声。呜呜乍低忽更起,嫋嫋欲断还微萦。初随缺月堕烟浦,已和残角吹江城。悲伤似击渐离筑,忠愤如抚桓伊筝。放臣万里忧国泪,戍客白首怀乡情。峡猿失侣方独宿,沙雁垂翅犹遐征。巴巫竹枝短亭晚,潇湘欸乃孤舟横。世间此恨故相似,使我百感何由平!

  • 《丑奴儿》

    叶底寻花春欲暮。折遍柔枝,满手真珠露。不见旧人空旧处。对花惹起愁无数。却倚阑干吹柳絮。粉蝶多情,飞上钗头住。若遣郎身如蝶羽。芳时争肯抛人去。

  • 《淮南转运李学士君锡示卷》

    李氏世能诗,落落为时豪。汉陵唐太白,始竞二雅高。益端正封贺,才各倾吴涛。於今几代孙,手持切玉刀。功利既及民,又将薄风骚。示我照乘珠,光彩生褐袍。曾非贫家有,怀归徒增劳。神物必难秘,恐随风雨逃。

  • 《得子云和篇约元宵见访再用前韵以速之二首》

    花开本是待春来,天遣春先荐我杯。君莫疑花开太早,相思一夜发寒梅。

  • 《别玉华仙侣》

    绕舍烟霞为四邻,寒泉白石日相亲。尘机不尽住不得,珍重玉山山上人。

  • 《妾薄命》

    妾命何太薄,不及宫中水。时时对天颜,声声入君耳。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