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题竹和东坡韵》

翠叶彤竿已占先,湘云千叠势争翻。
野夫不识天人面,知是虞皇第几元。

作者介绍

李甲,字景元,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善画翎毛,兼工写竹。见《画继》卷三、《画史会要》卷二。《宋诗纪事补遗》中曾记述,李景元在元符(1098—1100)年间曾任武康县令;词存九首,见《乐府雅词》卷下。

作品评述

《题竹和东坡韵》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李甲。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翠叶彤竿已占先,
湘云千叠势争翻。
野夫不识天人面,
知是虞皇第几元。

诗意:
这首诗词以竹为题材,表现了竹林的美景和竹的高洁品质。诗人通过描绘翠绿的竹叶和挺拔的竹竿,展示了竹的生机和卓越。诗中还提到了湘云,指的是水面波浪翻滚的景象,与竹林形成了对比,展示了竹的清幽和稳重。这首诗还涉及了虞皇,暗示了古代传说中的君主,诗人通过这一典故表达了竹的高贵和崇高。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精练的语言描绘了竹的优美形象和高尚品质。翠绿的竹叶和挺拔的竹竿构成了竹林的景象,给人以清新和宁静的感觉。而与之形成对比的湘云波浪则展示了竹的稳重和沉静。诗人通过对竹的描绘,表达了自然界中高洁和崇高的品质,仿佛在赞美竹的高尚品格。

诗中的虞皇暗示了古代传说中的君主,也进一步强调了竹的高贵和崇高。诗人通过将竹与虞皇联系在一起,传递了竹的尊贵和威严之意。整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展现了竹的美感和品质,寓意着人们应当追求高尚的品德和生活态度。

这首诗词通过精妙的描写和隐喻,使读者感受到了竹的高洁、纯净和崇高之美。它展示了宋代文人对自然界的敬畏和赞美,同时也反映了他们对高尚品质的追求。

  • 《迁谪江表久未归》

    一自经放逐,裴回无所从。便为寒山云,不得随飞龙。名岂不欲保,归岂不欲早。苟无三月资,难适千里道。离心与羁思,终日常草草。人生年几齐,忧苦即先老。谁能假羽翼,使我畅怀抱。

  • 《宣公祠》

    相唐德丛复兴隆,仁义条陈百奏中。正欲谏君今别驾,延龄更不念孤忠。

  • 《送程建用宣德西归》

    昔与君同巷,参差对柴荆。艰难奉老母,弦歌教诸生。藜藿饱臧获,布褐均弟兄。贫贱理则穷,礼义日益明。我亲本知道,家有月旦评。逡巡户牖间,时闻叹息声。善恶不可诬,孝弟神所听。我见此家人,处约能和平。它年彼君子,岂复地上行。尔来三十年,遗语空自惊。松阡映天末,苦泪

  • 《有感》

    一蝗东方来,孕子九十九。未出婪酣肚,已办馋{左饣右崇}口。漫天自成幕,扫地不用帚。一朝霜风寒,何处弄百丑。

  • 《十虫吟》

    虫有卖油公,什伍处阴湿。长脚如蠨蛸,爱莫能助细走不及。儿童反接之,邀其吐微汗。所挟虽不多,坐此遭攟拾。

  • 《句》

    家里已无回日信,路边空有望乡牌。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