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题朱郎中白都庄》

萧洒桐庐守,沧洲寄一廛。
山光隔钓岸,江气杂炊烟。
藜杖听鸣橹,篮舆看种田。
明时须共理,此兴在他年。

作者介绍

王安石(一○二一~一○八六),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歷签书淮南判官、知鄞县、通判舒州,召爲群牧判官。出知常州,移提点江东刑狱。嘉祐三年(一○五八),入爲度支判官,献万言书极陈当世之务。六年,知制诰。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出知江宁府。寻召爲翰林学士。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除参知政事,推行新法。次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七年,因新法迭遭攻击,辞相位,以观文殿学士知江宁府。八年,復相。九年,再辞,以镇南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判江宁府。十年,免府任,爲集禧观使,居江宁钟山。元丰元年(一○七八),封舒国公。后改封荆。哲宗元祐元年卒,年六十六。赠太傅。绍圣中謚文。着有《临川集》一百卷、《唐百家诗选》二十卷、《新经周礼义》二十二卷(残)。另有《王氏日录》八十卷、《字说》二十卷、《老子注》二卷、《洪范传》一卷、《论语解》十卷,与子雱合着《新经诗义》三十卷,均佚。事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四《王荆公安石传》。《宋史》卷三二七有传。 王安石诗,有全集本和诗集李壁注本两个系统。今以明嘉靖三十九年吉阳何氏抚州覆宋绍兴中桐庐詹大和刊《临川先生文集》(《四部丛刊初编》影印,其中诗三十七卷,第三十八卷有六首四言诗)爲底本。校以南宋龙舒刊《王文公文集》本(简称龙舒本),张元济影印季振宜旧本《王荆文公诗李雁湖笺注》本(张氏以爲系元大德本,据今人考证,实明初刻本,简称张本),清缪氏小岯山房刊本(简称缪本),日本蓬左文库所藏朝鲜活字本(简称蓬左本)。校本多出底本的诗,以及从他书辑得的集外诗,分别编爲第三十八、三十九、四十卷,各本多有与他人诗集互见或误收的诗,前人已多有指明。爲谨慎计,凡本集各本已收的诗,仍全部收入,在诗题下加注或加按说明;《瀛奎律髓》误收的他人诗,入存目。

作品评述

这首诗词是宋代王安石创作的《题朱郎中白都庄》。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萧洒桐庐守,
沧洲寄一廛。
山光隔钓岸,
江气杂炊烟。
藜杖听鸣橹,
篮舆看种田。
明时须共理,
此兴在他年。

诗意:
这首诗以描绘田园生活为题材,表达了诗人对宁静自然、闲适农耕生活的向往和思念之情。诗人通过描述自己守在桐庐(地名)时的心境,以及将心思寄托在遥远的沧洲(地名)一片农田上,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思念之情。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田园生活的美好景象。首先,诗人以"萧洒"来形容自己在桐庐的守望,表达了他心境的舒畅和无拘无束的感受。接着,诗人以"沧洲"来寄托思念之情,将自己的心思寄托在远方的一片农田上,展现了对乡村生活的向往。

诗中描述了山与江的景色,山光隔着钓岸,江气与炊烟交杂,展示了自然环境的宁静和静谧。这种对自然景色的描绘,给人以宁静和舒适的感觉,与田园生活的主题相得益彰。

诗中藜杖听鸣橹,篮舆看种田,表达了诗人对农耕生活的喜爱和向往。藜杖、鸣橹、篮舆等形象生动地展示了田园生活的细节,增加了诗词的情趣和韵味。

最后两句"明时须共理,此兴在他年"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和希望,他希望在明天的时光里与他人共同分享田园生活的乐趣。整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传递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给人以宁静、舒适的感受,展示了王安石独特的田园情怀。

  • 《春日杂兴》

    迢迢清夜静无哗,月色千门噪乱鸦。坐久忽惊寒力重,不知残雪在梅花。

  • 《邻友疫》

    岁恶灾妖炽,人穷性命轻。如何赤发鬼,亦及白眉生。忍楚尝亲药,停哀写子旌。乡邻拘俗忌,哭吊并无声。

  • 《重游楚国寺》

    往事飘然去不回,空馀山色在楼台。池塘风暖雁寻去,松桂寺高人独来。庄叟著书真达者,贾生挥涕信悠哉。老僧心地闲于水,犹被流年日日催。

  • 《破庵赞》

    噫{左口右戏}吁,何人欤。无德可敬,无言可书。非横灭族,是真瞎驴。有口不能骂得,卷而分付云居。生平萧散,浑无羁绊,奋恶拳头,打会禅汉。我尝一见,口似匾檐。凡侍之者,莫知其几,往往瞠乎其后,终莫得其畔岸。是故不可毁,不可赞,至於不可奈何。

  • 《曾丞相临平帖赞》

    书尺之作趋简便,情之所托斯可见。志虽少贬言犹婉,体虽少拙敬犹简。堂堂相国缁衣彦,明哲自将亦通原。竦然述赞览遗卷,我欲以之参世变。

  • 《颂古九十八首》

    难信难闻独眼龙,布云施雨觅无踪。却被普贤穿却鼻,如今众信永无穷。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