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天津感事二十六首》

渌水悠悠际碧天,平芜更与远山连。
白发老叟心无事,闲凭栏干看洛川。

作者介绍

邵雍(一○一一~一○七七),字尧夫。祖籍范阳(今河北涿州),早年随父移居共城(今河南辉县)苏门山下,筑室苏门山百源上读书,学者称百源先生。与周敦颐、程颐、程颢齐名,以治《易》、先天象数之学着称。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定居洛阳,以教授生徒爲生。嘉祐七年(一○六二),西京留守王拱辰就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五代节度使安审琦宅故基建屋三十间,爲雍新居,名安乐窝,因自号安乐先生。仁宗嘉祐及神宗熙宁初,曾两度被荐举,均称疾不赴。富弼、司马光、吕公着等退居洛阳时,恒相从游。熙宁十年卒,年六十七。哲宗元祐中赐謚康节。有《伊川击壤集》二十卷。《宋史》卷四二七有传。 邵雍诗,以张蓉镜,邵渊耀跋明初刻《伊川击壤集》爲底本。校以一九七五年江西星子县宋墓出土之《邵尧夫先生诗全集》九卷(简称宋本)、蔡弼重编《重刊邵尧夫击壤集》六卷(简称蔡本),及元刻本(简称元本)、明隆庆元年黄吉甫刻本(简称黄本)、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底本编末之集外诗与新辑得之集外诗合编爲第二十一卷。

作品评述

《天津感事二十六首》是宋代文学家邵雍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渌水悠悠际碧天,
The clear water flows peacefully towards the azure sky,
平芜更与远山连。
The flat land stretches and merges with the distant mountains.
白发老叟心无事,
The old man with white hair has a peaceful mind,
闲凭栏干看洛川。
Leaning on the railing, he gazes at the Luo River.

这首诗词以自然景观为背景,通过描绘渌水、远山和洛川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和淡泊。邵雍通过老年人物的形象,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心态和对世俗纷扰的超脱。

诗词开篇以渌水悠悠、际碧天的景象描绘,渌水像是一条静谧的细流,与碧蓝的天空相连,展现出诗人内心的宁静和舒适。接着,诗人将平芜与远山相连,平芜代表着平凡的日常生活,而远山则象征着远大的理想和追求。这种连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整体感悟,以及对远大理想的向往。

下半阕,诗人描述了一个白发老叟的形象,他心无旁骛,没有烦恼和忧愁,表现出一种淡泊和超脱的境界。老人闲坐在栏杆旁,凭借着栏杆静静地观赏洛川的美景。这种场景给人一种宁静、恬淡的氛围,也呼应了诗人内心的宁静和超然。

整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观和老年人物的描绘,表达了邵雍内心的宁静、淡泊和超脱情怀。它呈现了一种对自然的倾慕和对尘世的超然态度,同时也传递了一种对理想追求和内心宁静的人生态度。这首诗词的赏析价值在于它通过简洁而精准的描写,传递了一种平和、宁静和超脱的情感,给人以心灵的抚慰和启迪。

  • 《闻毁》

    忆初向关中,触热事西走。淋漓汗征衣,早夜犯星斗。欢然赴所知,辛苦复何有。主人喜宾至,相见劳杯酒。誓将效毫发,聊以塞所厚。遇事因辄言,何尝计从否。平生性坦率,间或忤交友,是非长安城,侧身避谗口。彼奸乘其前,吾虑亦已后。二叔诬周公,三人惑曾母。青蝇乱黑白,视洁

  • 《相和歌辞·饮马长城窟行》

    朔风动秋草,清跸长安道。长城连不穷,所以隔华戎。规模惟圣作,荷负晓成功。鸟庭已向内,龙荒更凿空。玉关尘卷静,金微路已通。汤征随北怨,舜咏起南风。画野功初立,绥边事云集。朝服践狼居,凯歌旋马邑。山响传凤吹,霜华藻琼钑。属国拥节归,单于款关入。日落寒云起,惊沙

  • 《赠郭将军》

    将军少年出武威,入掌银台护紫微。平明拂剑朝天去,薄暮垂鞭醉酒归。爱子临风吹玉笛,美人向月舞罗衣。畴昔雄豪如梦里,相逢且欲醉春晖。

  • 《杂体诗 休上人怨别》

    西北秋风至。楚客心悠哉。日暮碧云合。佳人殊未来。露彩方泛艳。月华始徘徊。宝书为君掩。瑶棽讵能开。相思巫山渚。怅望阳云台。膏炉绝沉燎。绮席生浮埃。桂水日千里。因心平生怀。

  • 《迸月》

    迸月川鱼跃,开云岭鸟翻。径斜荒草恶,台废治花繁。

  • 《风浪阻行再获聚首故作是诗》

    鱼龙吹浪阻行舟,又得相寻暂聚头。不是于君多惜别,自缘今日少交游。斜风细雨吴天远,芳草垂杨越路愁。昨夜不知人未去,误教魂梦过南州。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