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势东南一概倾,水流何日得安平。
天津更在急流处,无限高深并此声。
邵雍(一○一一~一○七七),字尧夫。祖籍范阳(今河北涿州),早年随父移居共城(今河南辉县)苏门山下,筑室苏门山百源上读书,学者称百源先生。与周敦颐、程颐、程颢齐名,以治《易》、先天象数之学着称。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定居洛阳,以教授生徒爲生。嘉祐七年(一○六二),西京留守王拱辰就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五代节度使安审琦宅故基建屋三十间,爲雍新居,名安乐窝,因自号安乐先生。仁宗嘉祐及神宗熙宁初,曾两度被荐举,均称疾不赴。富弼、司马光、吕公着等退居洛阳时,恒相从游。熙宁十年卒,年六十七。哲宗元祐中赐謚康节。有《伊川击壤集》二十卷。《宋史》卷四二七有传。 邵雍诗,以张蓉镜,邵渊耀跋明初刻《伊川击壤集》爲底本。校以一九七五年江西星子县宋墓出土之《邵尧夫先生诗全集》九卷(简称宋本)、蔡弼重编《重刊邵尧夫击壤集》六卷(简称蔡本),及元刻本(简称元本)、明隆庆元年黄吉甫刻本(简称黄本)、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底本编末之集外诗与新辑得之集外诗合编爲第二十一卷。
《天津感事二十六首》是宋代邵雍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
天津感事二十六首
地势东南一概倾,
水流何日得安平。
天津更在急流处,
无限高深并此声。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天津地理的特点和作者对其感受的思考。诗中提到了天津地区地势东南一侧的倾斜,水流难以平静。天津位于急流汇聚之处,暗示了天津地区水势湍急的特点。诗人认为这个地方的高深之处无法被人们完全理解,他所听到的声音也无法完全表达这种高深之意。
这首诗通过地理景观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天津地区的感受和对其背后高深含义的思考。诗中所述的倾斜地势和湍急水流,暗喻了社会和人生的变幻和不稳定性。作者通过天津的地理特点,抒发了对世事变幻和人生深意的思索,同时也表达了对天津这个地方的独特情感。
这首诗词简洁明了,用字质朴,意境深远。通过对天津地理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生活和世界的思考。它呈现了一种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生的思索,让人感受到一种深沉而安静的意境。
(孔子之赵,闻杀鸣犊作。赵杀鸣犊,孔子临河,叹而作歌曰:秋之水兮风扬波,舟楫颠倒更相加,归来归来胡为斯)秋之水兮,其色幽幽;我将济兮,不得其由。涉其浅兮,石啮我足;乘其深兮,龙入我舟。我济而悔兮,将安归尤。归兮归兮,无与石斗兮,无应龙求。
韩信栖迟项羽穷,手提长剑喝秋风。吁嗟天下苍生眼,不识男儿未济中。
顺祝斋琳馆,翛然隔世埃。空歌灵鹄下,祠节宝鸡来。瑞木千寻竦,仙图几卷开。如无清夜唱,谁识帝车回。
内史北轩多种竹,隐居南洞少栽花。蓝桥西路青青处,拾得璚儿似虎牙。
红楼艳歌舞,乐极还生哀。欹枕看儿戏,好怀终日开。
客至从客奉笑谈,晚知庶境味尤甘。曲江进士题名遍,安用山人起水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