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天平山谒范文正祠登白云亭》

为谒先儒马鬣茔,倚藤得得上天平。
直疑寺外崚嶒石,犹是胸中数万兵。
松障四开心目快,山泉一歃骨毛清。
坐间恰动思亲念,隐隐白云何处生。

作者介绍

叶茵(一一九九?~?)(生年据本集卷三《己酉生日敬次靖节先生拟挽歌辞三首》、《既次韵或非之作解嘲》“衰龄踰五十”推算),字景文,笠泽(今江苏苏州)人。曾出仕,“十年不调”(本集卷二《参选有感》),退居邑同里镇,筑顺适堂,以杜甫诗“洗然顺所适”得名。与陈起等有唱酬。有《顺适堂吟稿》五卷。事见清同治《苏州府志》卷四八。 叶茵诗,以清顾氏读画斋刊本爲底本,校以汲古阁影宋钞本(简称汲古阁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天平山谒范文正祠登白云亭》是宋代叶茵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作者登上天平山谒范文正祠,在白云亭中感受到的壮美景色和内心的思绪。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登上天平山谒范文正祠,感受万物之平衡。直疑置身于险峻的山石之外,仿佛胸中有数万勇士。松林隔开四方,心灵愉悦而快乐;山泉一饮,清凉如骨毛。坐在这里,不禁想起了亲人的思念,隐隐约约地,白云从何而生。

诗意:
这首诗以天平山谒范文正祠为背景,通过描绘山景和内心情感,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对历史的敬仰以及对亲人的思念。作者通过山峦、松林和山泉等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示了大自然的壮丽和宁静。同时,通过直疑置身险峻山石之外,胸中有万兵之感的描写,显示了作者对历史和英雄的敬仰之情。最后,作者坐在白云亭中,思念亲人,表达了对家庭和亲情的珍视。

赏析:
这首诗词以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描绘山林和清泉,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宁静。松林隔开四方,给人以宁静和愉悦的感觉,清泉的一饮更是清凉宜人。这些描写不仅凸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也给读者带来身临其境的感受。

另一方面,作者通过直疑寺外险峻的山石,犹如胸中有数万兵的描写,表达了对历史和英雄的敬仰之情。这种将自然景色与历史情感相结合的手法,使得整首诗词更具深度和内涵。

最后,作者的思亲之情也贯穿了整首诗词。坐在白云亭中,作者不禁想起了远离的亲人,这种隐约的思念通过白云的形象得到了象征。这种融入个人情感的描写,增加了诗词的亲切感和感染力。

总而言之,这首诗词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对历史英雄的敬仰以及对亲人的思念,展示了作者的情感和思想。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抒发,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内心的平和与温暖。

  • 《春涧幽亭》

    林下云水香,幽亭识花气。相看话所思,春色令心醉。之子寻幽期,孤琴入空翠。

  • 《醴陵客店》

    县郭依稀隔渡头,解鞍来倚店家楼。已攀桂树吟招隐,因看梅花赋远游。市上俚音多楚语,桥边碧色是湘流。直南乡国三千里,目送羁鸿起暮愁。

  • 《暮宿半涂》

    朝日在我东,夕日在我西。我行日亦行,日归我未归。势须就人宿,远近或难期。平生太疏放,似点亦似痴。如何今日行,不以含枕随。幸逢春小暄,倒睡莫解衣。借令今夕寒,我醉亦不知。

  • 《山园杂赋》

    初夏未觉暑,微阴殊胜晴。藤冠称新沐,蓴菜解余酲。偶据盘陀坐,还扶楖栗行。平生志勋业,今日一毫轻。

  • 《次韵庾使左史中书行部二首》

    朝回暖律变严冬,应念闽风与蜀同。丛棘冤皆为洗雪,发棠惠遍及饥穷。冰寒吏胆照天烛,泉涌诗肠饮润虹。帝遣二星临七聚,不妨击壤和元丰。

  • 《雪晴》

    腊尾春头半月期,寒欺人日雪销迟。才升晴旭扶桑树,便拂东风细柳枝。和气满城真可掬,丰年击壤已先知。侏儒温饱皇天赐,行续中和乐职诗。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