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分明暗,人间涩喜嗔。
及鱼殃本妄,得马福非真。
酒薄还围赵,渠成适利秦。
圣贤惟任道,两不系天人。
陈杰,字焘父,洪州丰城(今属江西)人。理宗淳祐十年(一二五○)进士,授赣州簿。歷知江陵县,江南西路提点刑狱兼制置司参谋。据集中诗篇,知其还做过知州和短期朝官。宋亡,隠居东湖。有《自堂存稿》十三卷(《宋史艺文志补》),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四卷。清同治《丰城县志》卷一六有传。 陈杰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豫章丛书》本(简称豫章本)、残本《永乐大典》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天人》是宋代诗人陈杰的作品。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人事沉浮和命运无常的思考。
诗意:
这首诗以天地和人事为主题,描绘了天上明暗分明、人间喜怒交织的景象。诗人通过对天人之关系的思考,表达了对人生的思索和对命运的无奈。诗中提到了鱼殃、马福,暗示人类的行为往往是虚妄的,福祸常常是偶然的。诗人还以赵国和秦国的比喻,表达了人们对名利权势的追逐和渴望,但同时也提出了圣贤追求道德和真理的态度。
赏析:
《天人》运用了对比和象征手法,通过简短的诗句传达了深刻的思想。诗人以天上明暗和人间喜怒作为开头,形象地描绘了人类的情感和天地的变幻。鱼殃和马福的描绘暗示了人类追逐物质和名利的虚妄性质,表达了对人生悲欢离合的领悟。赵国和秦国的比喻则展示了人们对权力和地位的追逐,暗示了世俗欲望的束缚。最后,诗人以"两不系天人"的结尾,表达了圣贤追求道义和真理的超越尘世的态度,强调了超脱纷争的价值。
这首诗虽然篇幅短小,但通过简明扼要的表达和隐喻的手法,传达了作者对人生和命运的深刻思考。它呈现出一种超越尘世的情怀,提醒人们要追求内心的真理与道义,超越功名利禄的追逐,在短暂的人生中寻求更高的境界。
我非皇甫谧,门人如挚虞。不持两鸱酒,肯借一车书。欲令海外士,观经似鸿都。结发事文史,俯仰六十喻。老马不耐放,长鸣思服舆。故知根尘在,未免病药俱。念君千里足,历块犹踟蹰。好学真伯业,比肩可相如。此书久已熟,救我今荒芜。顾惭桑榆迫,久厌诗书娱。奏赋病未能,草玄
未飞三日雪,却报一枝春。
我非尘中人,素心在尘外。深谷行人稀,幽赏与心会。原畴苎苗肥,岭坞杉木大。女绩男斧斤,生理于此赖。稻畦无凶年,山泉百道溉。水满时自舂,奇哉涧边碓。惜我乏寸土,把茅不容盖。老矣徒空谈,惘惘发深慨。
击石火里穿辽天鼻孔,妙转机前打凤罗龙。正法眼,瞎驴边。灭却被沙盆,扶临济正宗。门庭峭峻,孰敢当锋,铁壁银山一线通。
雷在地中复,山下出泉蒙。枢机合发,时惟君子为能通。初九潜龙勿用,上九亢龙有悔,溟滓萃黄宫。大畜有攸利,善继养元雄。剥鸿蒙,求鼎实。作参同。有孚盈缶,油然道济沛其丰。酬酢噬金遁*,鲋瓮包承敝漏,退食总由公。纳约自户牖,其道永无穷。
春花苦无阴,况与花俱秀。好在月明中,仰攀仍落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