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鬓西风客帽斜,晚云横岭月笼沙。
桑畴屈曲人踪绝,萤火飞来照稻花。
仇远(一二四七~?)(生年据本集卷六《纪事》诗注“淳祐丁未予始生”等推定),字仁近,号近村,又号山村民,学者称山村先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度宗咸淳间以诗着,与同邑白珽合称仇白。元成宗大德九年(一三○五)爲溧阳学正,秩满归。享年七十余。有《金渊集》,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六卷,均系官溧阳时所作。又有《兴观集》、《山村遗稿》,爲后人据手迹所裒集,清干隆时歙人项梦昶合辑爲《山村遗集》。事见清嘉庆《溧阳县志》卷九。 仇远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爲底本。《金渊集》编爲一至六卷,《山村遗集》编爲第七卷。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田上暮归》是仇远创作的一首宋代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头发已经花白的西风客人戴着斜倚的帽子,
晚云横在群山之间,月亮藏在沙地上。
田地弯曲而狭窄,没有人的足迹,
萤火虫飞来照亮稻花。
诗意:
《田上暮归》描绘了一个西风客人归家的夜晚景象。诗中通过描写客人的外貌和周围的环境,表达了孤独和寂寥的情感。客人的鬓发已经花白,他带着斜倚的帽子,给人一种颓废的感觉。晚云笼罩在群山之间,月亮藏在沙地上,暗示着夜幕的降临。田地弯曲狭窄,没有人的足迹,呈现出一片荒凉和寂静的景象。然而,在这寂寥的夜晚,萤火虫飞来,照亮了稻花,给整个画面带来一丝微弱的生机和温暖。
赏析:
《田上暮归》通过简洁而富有意境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孤独、寂寥和生命的思考。诗中所述的西风客人,鬓发花白,帽子斜倚,形象独特而富有特色。他的归家之路并不平坦,田地弯曲狭窄,没有人的足迹,暗示着他的孤独和迷茫。然而,诗中的萤火虫给整个画面带来了一丝生机和温暖,它们飞来照亮了稻花,展现了生命力的存在。这种对生命的渴望和对美好的追求,使整首诗充满了哲理和情感的张力。
《田上暮归》通过简洁的语言和意境的构建,将自然景色与人物的内心感受相融合,展现了对生命的思考和对美好的追求。诗词表达了孤独、寂寥和迷茫感,同时又透露出一丝希望和温暖。这使得诗词具有一种深远的意义,引发读者对人生和情感的思考。
经术吾家事,躬行更不疑。仁常为己任,清每畏人知。古训必三复,危途仍十思。兢兢死方已,宁论迫期颐。
过江始与风沙隔,京口山连北固牢。刺史丰仪於体重,邦人全伏以名高。宴盘紫蟹方多味,古寺青林不厌遨。定挈传家旧图籍,漕河应莫费吴艘。
欲忘忘未得,欲去去无由。两腋不生翅,二毛空满头。坐看新落叶,行上最高楼。暝色无边际,茫茫尽眼愁。
生平耿耿不忘君,位下才高气不群。手取科名如拾芥,眼高富贵等浮云。只知世可行吾道,其奈天将丧此文。知遇莫酬今已矣,篇诗聊寓一哀云。
诗人常说岭头梅,往往春风自此来。我到岭头都不见,空将春梦又空回。
赤兔无人用,当须吕布骑。吾闻果下马,羁策任蛮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