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听寂无音,苍苍何处寻。
非高亦非还,都只在人心。
邵雍(一○一一~一○七七),字尧夫。祖籍范阳(今河北涿州),早年随父移居共城(今河南辉县)苏门山下,筑室苏门山百源上读书,学者称百源先生。与周敦颐、程颐、程颢齐名,以治《易》、先天象数之学着称。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定居洛阳,以教授生徒爲生。嘉祐七年(一○六二),西京留守王拱辰就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五代节度使安审琦宅故基建屋三十间,爲雍新居,名安乐窝,因自号安乐先生。仁宗嘉祐及神宗熙宁初,曾两度被荐举,均称疾不赴。富弼、司马光、吕公着等退居洛阳时,恒相从游。熙宁十年卒,年六十七。哲宗元祐中赐謚康节。有《伊川击壤集》二十卷。《宋史》卷四二七有传。 邵雍诗,以张蓉镜,邵渊耀跋明初刻《伊川击壤集》爲底本。校以一九七五年江西星子县宋墓出土之《邵尧夫先生诗全集》九卷(简称宋本)、蔡弼重编《重刊邵尧夫击壤集》六卷(简称蔡本),及元刻本(简称元本)、明隆庆元年黄吉甫刻本(简称黄本)、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底本编末之集外诗与新辑得之集外诗合编爲第二十一卷。
《天听吟》是宋代邵雍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天空听着寂静无声,
苍苍的天空何处寻找?
不在高处,也不在远方,
它们只存在于人心中。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天空的思考和寻找的过程。天空被描绘为寂静无声的存在,作者感叹苍苍的天空存在的地方究竟在何处。作者认为,天空不仅仅存在于高处,也不仅仅存在于远方,而是存在于每个人的内心深处。
赏析:
《天听吟》通过简洁的文字和意境深远的描写,传递出了一种超越物质世界的思考和哲理。诗中的"天听寂无音"表达了天空的宁静和无声,给人一种宽广而悠远的感觉。接着,作者提出了一个问题:"苍苍何处寻",让读者思考天空的真正位置和存在方式。通过反问,作者暗示天空并非只存在于物质的高处或远方,而是存在于人的内心。这种观点表达了作者对内心世界的重视和对人类内在力量的信仰。
整首诗以简短的文字表达了深刻的哲理,启发人们思考超越表面世界的真理和存在。它提醒人们关注内心的宁静和智慧,寻找真正的自我。这首诗词代表了宋代文人的思辨风格,以及他们对自然和人性的探索。
君家舍人公,世谓王杨作。谁知所传授,白首终林壑。至今有源流,泾渭分清浊。岂比世上儿,风姿矜濯濯。
敝裘千里北风寒,还忆簟瓢陋巷安。位重金多非所慕,直缘三釜慰亲欢。
柳老春深日又斜,任他飞向别人家。谁能更学孩童戏,寻逐春风捉柳花。
月季元来插得成,瓶中花落叶犹青。试将插向苍苔砌,小朵忽开双眼明。
剖竹向西蜀,岷峨眇天涯。空深北阙恋,岂惮南路赊。前日登七盘,旷然见三巴。汉水出嶓冢,梁山控褒斜。栈道笼迅湍,行人贯层崖。岩倾劣通马,石窄难容车。深林怯魑魅,洞穴防龙蛇。水种新插秧,山田正烧畬。夜猿啸山雨,曙鸟鸣江花。过午方始饭,经时旋及瓜。数公各游宦,千里
天晴禾黍平,畅目亦伤情。野店云日丽,孤庄砧杵鸣。川原唯寂寞,岐路自纵横。前后无俦侣,此怀谁与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