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胡无圣亦无言,蓦指虚空唤作禅。
掌血条痕无着处,教谁白地患青颠。
郑清之(一一七六~一二五一),字德源,初名燮,字文叔,鄞(今浙江宁波)人。宁宗嘉定十年(一二一七)进士,调峡州教授。十六年,除国子录。因参预史弥远拥立理宗谋,获信任,宝庆元年(一二二五)除起居郎。二年,权工部侍郎,进给事中。绍定元年(一二二八),签书枢密院事。三年,爲参知政事。六年弥远卒,拜右丞相兼枢密使。端平二年(一二三五),进左丞相。三年,因天灾提举洞霄宫,家治小圃曰安晚,理宗亲书其匾。淳祐七年(一二四七),復拜右丞相兼枢密使。九年,迁左丞相。十一年卒,年七十六,謚忠定。有《安晚堂集》六十卷,今残存六至十二七卷。事见《延祐四明志》卷五、《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七○《丞相忠定郑公行状》,《宋史》卷四一四有传。 郑清之诗,《安晚堂集》七卷以汲古阁影抄《南宋六十家小集》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江湖后集》中多出底本之诗,编爲第八卷。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九卷。
《天育二老禅惠示经佛偈答以十诗》是宋代郑清之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表达了禅宗思想和修行的主题,探讨了禅悟的境界和人生的真谛。
诗词的中文译文:
老胡无圣亦无言,
蓦指虚空唤作禅。
掌血条痕无着处,
教谁白地患青颠。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展现了禅宗的观念和修行境界。"老胡"指的是常人,"圣"则指佛或高僧,"无圣亦无言"意味着凡夫俗子没有圣人的智慧和言辞。"蓦指虚空唤作禅"表达了禅宗修行的特点,意味着禅定时将心神集中在虚空中,寻求内心的宁静与超越。"掌血条痕无着处"描述了修行者在禅定中,身心一体的状态,没有任何痕迹或固着之处。"教谁白地患青颠"则指出修行的艰难和禅宗的深奥,问道谁能在世俗纷扰中保持内心的宁静。
这首诗词通过简练的表达,生动地描绘了禅宗修行的境界和禅定的体验。作者以诗意的方式表达了禅宗的核心思想,即通过超越言语和概念的境界,寻求内心的宁静和觉醒。诗词的意境深远,给人以思考和启迪,体现了宋代禅宗文化的独特魅力。
夫子高世迹,时人不可攀。今予亦云幸,谬得承温颜。良策资入幕,遂行从近关。青春灞亭别,此去何时还。
碧草逢春意,沅湘万里秋。池要山简马,月净庾公楼。磨灭馀篇翰,平生一钓舟。高唐寒浪减,仿佛识昭丘。新作湖边宅,远闻宾客过。自须开竹径,谁道避云萝。官序潘生拙,才名贾傅多。舍舟应转地,邻接意如何。暂阻蓬莱阁,终为江海人。挥金应物理,拖玉岂吾身。羹煮秋莼滑,杯迎
丞相事唐室,独驰三绝名。家世在图史,诗书传后生。郎位逮流泽,出令箴辈惊。岁暮营燕坐,高居遗世情。翠竹带书幌,青山临酒觥。已使襟韵适,况闻吟诵声。自可化乡里,岂唯门户荣。果有过庭子,颍然材思精。抱璞已三献,惊人当一鸣。风义故常在,兹堂非偶成。
养气兼养勇,岂不丈夫哉。何人刚欲斗力,谩向此间来。莫论施身文绣,看取兼人胆谅,胸次尽嵬嵬。独步登坛后,诸子尽舆台。笑渠侬,身贲育,伎婴孩。虚娇自恃,未识金德木鸡才。始也旁观退听,少则直前交臂,智与力俱摧。世有赏音者,为唱凯歌回。
一见奇葩泼眼明,两川风物寄争新。十家京洛供长日,万朵东秦照暮春。谛视尚疑倾国女,醉吟犹付谪仙人。定知不是无情物,为有真香暗度频。
赐得渊书下太微,渊灵元已载云旗。便从碧海方瀛去,清道鸾歌与凤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