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运不暂止,何啻过隙驹。
向来檐前日,忽已墙东隅。
乐者苦其疾,忧者怨其舒。
由来盛与衰,变灭皆须臾。
张耒(一○五四~一一一四),字文潜,人称宛丘先生,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生长于楚州淮阴(今江苏淮阴西南)。爲诗文服膺苏轼,与黄庭坚、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神宗熙宁六年(一○七三)进士,授临淮主簿。元丰元年(一○七八),爲寿安尉。七年,迁咸平丞。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以太学录召试馆职,歷秘书丞、着作郎、史馆检讨。元祐末,擢起居舍人。哲宗亲政,以直龙图阁学士出知润州,未几,改宣州。绍圣三年(一○九六),管勾明道宫。四年,坐党籍落职,谪监黄州酒税。元符二年(一○九九),改监復州酒税。徽宗即位,起通判黄州,迁知兖州,召爲太常少卿,出知颍州、汝州。崇宁元年(一一○二),因党论復起,贬房州别驾,黄州安置。五年,归淮阴。大观二年(一一○八)居陈州,政和四年卒,年六十一。有《柯山集》五十卷(另有拾遗十二卷、续拾遗一卷),《张右史文集》六十卷,《宛丘先生文集》七十六卷。《宋史》卷四四四有传。张耒诗,前二十五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柯山集》爲底本;第二十六卷至三十一卷以清光绪广东广雅书局重印武英殿聚珍版《柯山集》附录“拾遗”(陆心源辑)、“续拾遗”爲底本。参校明小草斋钞本《宛丘先生文集》(简称草斋本,藏北京图书馆)、清康熙吕无隠钞本《宛丘先生文集》(简称吕本,藏北京图书馆)、《四部丛刊》影印旧钞本《张右史文集》(简称丛刊本)、民国十八年(一九二九)田毓璠校勘重印粤本《柯山集》(简称田本)等。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三十二、三十三卷。
《天运》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张耒。下面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天运》的中文译文:
天运不暂止,何啻过隙驹。
向来檐前日,忽已墙东隅。
乐者苦其疾,忧者怨其舒。
由来盛与衰,变灭皆须臾。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天命的无常和人生的瞬息变幻,表达了作者对命运的思考和感慨。
诗的开头两句写道:“天运不暂止,何啻过隙驹。”意味着天命的转变犹如马匹穿过狭小的缝隙,瞬息即逝。这里的天运指的是人世间的盛衰兴衰,暗示着命运的无常和不可预测性。
接下来的两句诗描述了时间的流逝:“向来檐前日,忽已墙东隅。”檐前日指的是太阳从屋檐下升起,而墙东隅则指太阳落下的地方。这里用日出日落来象征时间的流逝,强调了人生的短暂和转瞬即逝。
接着,诗中提到了不同人们对待命运的态度:“乐者苦其疾,忧者怨其舒。”乐者对于命运的变迁感到痛苦,忧者则对于命运的稳定感到怨恨。这表明人们对于命运的感受因个人的处境和心态而异,但不论是快乐还是忧愁,命运的变化都是迅速而无法预料的。
最后两句“由来盛与衰,变灭皆须臾”,表达了人世间兴盛和衰落的必然性和短暂性。无论是荣华富贵还是贫穷困苦,都是瞬息即逝的。这种对人生短暂性的思考,使人们不禁反思命运的无常和珍惜眼前的时光。
总的来说,诗词《天运》通过描绘天命的变化和人生的短暂,表达了对于命运无常和人生瞬息的思考和感慨。它提醒人们珍惜眼前的时光,面对命运的变迁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这首诗词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传达了对于人生命运的深刻思考,具有一定的哲理性和警示作用。
临邛久倦客,彭泽赋归来。念我何为者,趣时良殆哉。一身仕东观,三载寄灵台。望见故乡树,频更缇管灰。晓车愁蹇蹇,春耜负莓莓。虚名自缰锁,丰壤成污莱。目想社枌老,心知门柳摧。神阡迷马鬣,柏表被狸灾。一闻里人语,夜静成多怀。他日还燕泣,前忧成误哀。
水光先见月,露气早知秋。(见《万花谷》)。
天街欲照珠帘粉。亸辔曾相近。繁花乐事老来慵,对酒尚怜佳景。王孙年少,风流应更,无奈春愁闷。幽期莫误香闺恨。罗带今朝褪。月圆花好一般春,触处总堪乘兴。有人惆怅,何如归好,相见凭君问。
雨气兼香泛芰荷。回舟冒雨懒披蓑。夜阑风静水无波。白酒追欢常恨少,青山入望岂嫌多。人间荣辱尽从他。
江左风流久擅名,成章掷地作金声。清新俟逸俱难及,若比前贤更老成。
尝读李义山《无题》诗,爱其音调清婉,虽极其秾丽,然皆托于臣不忘君之意,而深惜乎才之不遇也。客窗风雨,读而悲之,为和五章。一瓣芙蕖是彩舟,棹歌离思两夷犹。风鬟雾鬓遥相忆,月户云窗许暂留。波冷绿尘罗袜晓,恨添红叶翠颦秋。双鸾镜里瑶台雪,任是无情也上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