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铁笛亭》

铁笛空山巅,悲裂苍岩破。
惊起山中人,指点飞仵过。

作者介绍

孙应时(一一五四~一二○六),字季和,自号烛湖居士,余姚(今属浙江)人。早年从陆九渊学。孝宗淳熙二年(一一七五)进士,调台州黄巖尉。歷秦州海陵丞、知严州遂安县。光宗绍熙三年(一一九二),应辟入崈幕。后知常熟县。宁宗开禧二年改通判邵武军,未赴而卒,年五十三。有文集十卷等,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烛湖集》二十卷。事见本集附编宋杨简《孙烛湖圹志》、张淏《孙应时传》。 孙应时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烛湖集》爲底本,酌校他书引录。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铁笛亭》是宋代诗人孙应时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铁笛在空山巅峰上悲鸣的景象。下面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铁笛空山巅,
悲裂苍岩破。
惊起山中人,
指点飞仵过。

诗意:
这首诗以铁笛在空山巅峰上的悲鸣为主题,表达了孤独寂寞的情感。铁笛的声音在苍岩间回荡,宛如划破天际的哭泣声,引起了山中人的惊诧。诗人通过描绘铁笛的声音和山中人的反应,表达了对生活中孤独和无助的体验。

赏析:
这首诗运用了音乐的意象来表达情感,通过铁笛的悲鸣来投射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助。诗中的铁笛被描绘成在空旷的山巅上发出悲鸣声,这种形象给人一种凄凉、萧瑟的感觉。铁笛的声音如此悲切,以至于惊醒了山中的行人,他们指指点点,议论纷纷。这种场景揭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他的悲鸣声引起了别人的兴趣和关注,但却没有人真正能够理解他的痛苦。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将孤独和无助的情感传达得淋漓尽致。通过铁笛的形象和声音,诗人抒发了自己内心的苦闷和无助,同时也传递给读者一种对于人类情感的思考。这首诗通过音乐的表达方式,以及对自然景观和人类反应的描绘,展示了诗人独特的感受力和对生活的思考。

  • 《下竺寺堂前独坐》

    风舞花旛万缕轻,石炉香冷一灯明。坐来耳目身心静,仿佛慈云礼纖声。

  • 《春日雪以回文绝句呈张荐权德舆》

    春梅杂落雪,发树几花开。真须尽兴饮,仁里愿同来。

  • 《秋日有寄》

    丹青未合便回头,见尽人间事始休。只有百神朝宝镜,永无纤浪犯虚舟。曾临铁瓮虽分职,近得金陵亦偶游。东去西来人不会,上卿踪迹本玄洲。

  • 《和韵寄胡山甫》

    乡心趋老重,见说买山成。静坐性情淡,孤眠滋味清。樵人时识面,禅客共知名。山色元无垢,溪声自不平。池荷应足制,山蓣想堪羹。九日如今近,思君出峡行。

  • 《明妃曲二首》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

  • 《禅房十事·戒力》

    恶钳鎚下番身,未必锋芒发露。不惟斩得猫儿,也解煞佛煞祖。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