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铁袈裟》

步绕危峰渡翠崖,扪萝初上更崔嵬。
他年若有寻真分,定结茅芦傍此台。

作者介绍

白彦惇,徽宗宣和间曾游灵巖(《宋诗纪事补遗》卷三七)。

作品评述

《铁袈裟》是宋代诗人白彦惇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以及赏析:

中文译文:
步绕危峰渡翠崖,
扪萝初上更崔嵬。
他年若有寻真分,
定结茅芦傍此台。

诗意: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追求真理和心灵自由的渴望。诗中的"铁袈裟"象征着世俗的束缚和约束。诗人通过描述自己踏上险峻的山峰,穿过翠峭的崖壁,以及攀爬茂盛的藤蔓,表达了他对于超越现实束缚,追求真理和自由的愿望。诗人坚信,在将来的某个时刻,他将会找到寻求真理的机会,并在这座山峰旁搭建茅草和芦苇的小屋,以此作为他追求心灵自由的栖息之所。

赏析:
《铁袈裟》以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强烈的追求心灵自由和真理的愿望。诗中的"危峰"和"翠崖"形象生动地描绘了一种险峻的环境,与诗人内心的追求相呼应。"铁袈裟"作为诗中的象征物,代表了社会和世俗的束缚,而诗人希望能够摆脱这种束缚,追求内心的真理和灵性的自由。

诗人以"步绕"和"扪萝"这样细腻的描写方式,传达出他在探索过程中的谨慎和小心。诗人的追求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经过艰辛的努力和寻找。然而,诗人仍然怀抱着坚定的信念,相信在未来的某一天,自己将能够找到真理的归宿,并在那里建立起一处宁静的居所,以此作为他追求心灵自由的栖息之地。

整首诗以简约的语言和意象,表达了诗人对于追求真理和超越世俗束缚的执着追求。它激发了读者对于内心自由和精神追求的思考,并呼唤人们勇敢地面对世界,追寻心灵的真理。

  • 《题旌忠庙次王龟龄韵》

    睢阳截然当贼中,婴城既久粮食空。矢死不降有二公,更史皎皎书其忠。国家涵养自建隆,上至鹓鹭下罴罴。一节一义皆获通,无不昭然简宸衷。建炎多难谁奋躬,开门纳降何匆匆。达官尚尔况困穷,嗟嗟唐侯一何雄。抽砖击敌甘命终,愿以颈血污刃红。精诚贯日亘云穹,上彻九重达尧聪。

  • 《姑苏杂咏 齐云楼》

    境临烟树万家迷,势压楼台众寺低。斗柄正垂高栋北,山形都聚曲栏西。半空曾落佳人唱,千载犹传醉守题。劫火重经化平地,野乌飞上女垣啼。

  • 《赠隐僧》

    禅居既高静,道气尤凄清。不褒市朝路,深谙猨鸟情。田衣联槲叶,山火燎松明。自说归栖后,柴门罢送迎。

  • 《华清宫》

    休罪明皇与贵妃,大都衰盛两相随。惟怜一派温泉水,不逐人心冷暖移。

  • 《春早寄华下同人》

    正是花时节,思君寝复兴。市沽终不醉,春梦亦无凭。岳面悬青雨,河心走浊冰。东门一条路,离恨镇相仍。

  • 《送杭州使君苏内相先生某用先生旧诗方丈仙人》

    道德富瀛海,百谷输浩渺。云梦吞什伯,坐映黄陂小。斯文再炳蔚,精义凌缥缈。典谟追灏噩,协气充四表。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