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听航船歌十首》

四千五百魏塘船,结拆船牙解半千。
一千修柁贯三米,三日盘缠无一钱。

作者介绍

方回(一二二七~一三○七),字万里,一字渊甫,号虚谷,别号紫阳山人,歙县(今属安徽)人。早年以诗获知州魏克愚赏识,后随魏至永嘉,得制帅吕文德推荐。理宗景定三年(一二六二)进士,廷试原爲甲科第一,爲贾似道抑置乙科首,调随州教授。吕师夔提举江东,辟充干办公事,歷江淮都大司干官、沿江制干,迁通判安吉州。时贾似道鲁港兵败,上书劾贾,召爲太常簿。以劾王爚不可爲相,出知建德府。恭帝德祐二年(一二七六),元兵至建德,出降,改授建德路总管兼府尹。元世祖至元十四年(一二七七)赴燕觐见,归后仍旧任。前后在郡七年,爲婿及门生所讦,罢,不再仕。以诗游食元新贵间二十余年,也与宋遗民往还,长期寓居钱塘。元成宗大德十一年卒,年八十一。回诗初学张耒,晚慕陈师道、黄庭坚,鄙弃晚唐,自比陆游,有《桐江集》六十五卷(《剡源文集》卷八《桐江诗集序》),已佚。又有《桐江续集》,系元时罢官后所作,自序称二十卷,《千顷堂书目》作五十卷,今残存三十六卷。另有《瀛奎律髓》等行世。回以宋守土官腼顔仕元,以“大物既归周,裸士来殷商”(本集卷二五《送男存心如燕二月二十五日夜走笔古体》)开解,并谀元爲“今日朝廷贞观同”(本集卷二四《送丘子正以能书入都……》),诚属可鄙,所以爲周密《癸辛杂识》别集卷上所深诋。周斥其曾以梅花百咏谀贾似道,当爲事实,集中有“向来世故未曾识,折腰此人(似道)觊斗升”(卷二三《三月二十日张君輗约饮王子由紫霞道院酒字爲韵》),即爲此事之证明。因此前人虽辨周密斥方回或有私愤,而回人品确不能称道。事见本集有关诗文,明弘治《徽州府志》卷七有传。 方回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抄《虚谷桐江续集》(四十八卷,简称清抄本,藏北京图书馆),两本卷次不同,非出一源。底本诗集外之诗、校本多出底本之诗及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作品评述

《听航船歌十首》是宋代方回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以形容魏塘船为主题,通过生动的描写展现了船的规模和制造过程,同时也抒发了对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

译文:
四千五百魏塘船,
结拆船牙解半千。
一千修柁贯三米,
三日盘缠无一钱。

诗意:
这首诗以魏塘船为题材,描绘了它的规模和制造过程。船的数量多达四千五百艘,船身的结构和拆卸需要半千人协力完成。修建船柁的数量达到一千根,每根船柁长达三米。这些工作耗时三天,而工匠们为了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却没有得到一分钱的报酬。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展示了魏塘船的宏大规模和制造过程中的奇迹般的劳动力量。通过描绘船舶数量、船牙结拆、修建船柁的数量和时间,诗人展现了这项壮丽的工程所需要的庞大工作量和劳动成果。船舶的规模和修建过程的细节描写,使人们能够感受到宋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勤劳。诗人没有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而是通过对船的描绘,体现了对劳动人民的赞美和敬意。

整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生动的描写,展示了魏塘船的壮丽和劳动人民的辛勤付出,体现了诗人对工匠智慧和劳动精神的赞美。同时,也让人们对宋代的船舶工艺和劳动力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 《送客回晚兴》

    城上云雾开,沙头风浪定。参差乱山出,澹泞平江净。行客舟已远,居人酒初醒。袅袅秋竹梢,巴蝉声似磬。

  • 《赠朱逊之(并引)》

    元祐六年九月,与朱逊之会议于颍。或言洛人善接花,岁出新枝,而菊品尤多。逊之曰:“菊当以黄为正,余可鄙也。”昔叔向闻鬷蔑一言,知其为人,予于逊之亦云。黄花候秋节,远自夏小正。坤裳有正色,鞠衣亦令名。一従人伪胜,遂与天力争。易性寓非族,改颜随所令。新奇既易售,

  • 《自江西归九华》

    他乡终日忆吾乡,及到吾乡值乱荒。云外好山看不见,马头歧路去何忙。无衣织女桑犹小,阙食农夫麦未黄。许大乾坤吟未了,挥鞭回首出陵阳。

  • 《剑客行》

    我友剑侠非常人,袖中青蛇生细鳞。腾空顷刻已千里,手决风云惊鬼神。荆轲专诸何足数,正昼入燕诛逆虏。一身独报万国雠,归告昌陵泪如雨。

  • 《陪李北海宴历下亭》

    东藩驻皂盖,北渚凌青荷。海内此亭古,济南名士多。云山已发兴,玉佩仍当歌。修竹不受暑,交流空涌波。蕴真惬所遇,落日将如何。贵贱俱物役,从公难重过。

  • 《绍兴以后祀五方帝六十首》

    洽礼既陈,谐音具举。有条斯牲,孔硕为俎。维帝居歆,介我稷黍。乐哉有秋,翳神之枯。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